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二千石”与“缝掖”,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与学者价值的不同看法。"二千石"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等级称呼,指的是职位较高的官员,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缝掖”则可能是指穿着缝制的学士服的学者,代表了知识与学问。
“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更看重权力和地位(二千石),而忽视了知识和学问(缝掖)。这揭示了社会对不同价值的偏见和误解,同时也反映了对知识力量的潜在认可。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或许在暗示,真正的价值不应仅局限于权力与物质层面,知识与智慧同样值得尊重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精脍
上饶灵山无它灵,空山满腹著水精。
炯然非石亦非玉,乃是阴崖绝壑千秋万岁之坚冰。
只知灵山有爽气,谁知水精有奇味。
诗人新试餐玉方,解遣坚凝作松脆。
银刀细下雪缕飞,金盘饤出琼瑶堆。
齿牙著处霜霰响,殽鲭厌后胸襟开。
尊前欢伯来督战,坐上嘉宾欲惊散。
胸中自有水精宫,不怕醉乡无畔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