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泻,高浪驾天,中原几许盘折。
无数名城腴壤,时时被冲啮。奔流驶,何处泄。
况更是、浊沙难刷。赖千里、屹起坚堤,今古如铁。
忧旱祷桑林,一滴甘泉,方比眼中血。
那晓怒涛秋涨,翻飞半空雪。长虹遭暗揭。
看浩渺、化蛟龙穴。水收后,颓屋荒村,祗剩呜咽。
黄河远泻,高浪驾天,中原几许盘折。
无数名城腴壤,时时被冲啮。奔流驶,何处泄。
况更是、浊沙难刷。赖千里、屹起坚堤,今古如铁。
忧旱祷桑林,一滴甘泉,方比眼中血。
那晓怒涛秋涨,翻飞半空雪。长虹遭暗揭。
看浩渺、化蛟龙穴。水收后,颓屋荒村,祗剩呜咽。
此诗《应天长》由清代诗人王时翔所作,描绘了黄河的壮丽与险峻,以及其对中原大地的影响。开篇以“黄河远泻,高浪驾天”勾勒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紧接着“中原几许盘折”点明黄河流经的复杂地形,暗示其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深远。
“无数名城腴壤,时时被冲啮”描述了黄河的侵蚀力量,对沿岸城市和肥沃土地的破坏。随后,“奔流驶,何处泄”表达了对黄河流向的追问,引出下文对治理黄河的思考。
“忧旱祷桑林,一滴甘泉,方比眼中血”将干旱与甘霖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水资源的渴望与珍惜。接下来,“那晓怒涛秋涨,翻飞半空雪”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秋日涨水时的壮观景象,犹如空中飞舞的雪花。
“长虹遭暗揭”可能是指黄河上的彩虹在阴云密布中突然显现,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最后,“看浩渺、化蛟龙穴。水收后,颓屋荒村,祗剩呜咽”则表达了对黄河治理后的期待,希望洪水退去后,能恢复往日的宁静与繁荣,留下的是人们的哀叹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与抗争,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