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老亦失志才人,有湖山风月供洒挥毫,聊借鹤梦箫声,送万古奇愁向大江东去;
半壁占上头名胜,控吴皖湘衡长留过客,好趁笋香鱼美,学先生后步放一叶中流。
此老亦失志才人,有湖山风月供洒挥毫,聊借鹤梦箫声,送万古奇愁向大江东去;
半壁占上头名胜,控吴皖湘衡长留过客,好趁笋香鱼美,学先生后步放一叶中流。
这首诗描绘了赤壁矶石坊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氛围。诗人以“此老亦失志才人”开篇,巧妙地将赤壁矶石坊比作一位曾经怀揣雄心壮志却最终未能实现梦想的才子,以此引出赤壁矶石坊所拥有的独特魅力——湖光山色、风月美景,以及那仿佛能唤起古人豪情的鹤梦箫声。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千古奇愁的感慨,想象着这些愁绪随着东流的大江而去,寓意深远。
接着,“半壁占上头名胜”一句,点明赤壁矶石坊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它不仅占据了绝佳的风景,还控制着连接吴、皖、湘、衡等地的交通要道,成为过往行人的必经之地。诗人在此处运用了“控”字,生动地展现了赤壁矶石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好趁笋香鱼美,学先生后步放一叶中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赤壁矶石坊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效仿前贤,乘一叶扁舟,在江水中自由漂泊,体验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由。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赤壁矶石坊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以及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赤壁矶石坊的独特魅力,又传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劝农事云毕,晴日足登山。
山高翠微上,坐见人境閒。
天目有修眉,洞庭无狂澜。
田畴井画见,布谷行相关。
村村自花柳,流水春风颜。
周行抚泉石,碧匣开潺湲。
尚想读书声,犹在松树间。
此事已难会,沂水何时还。
郎吟苏仙语,明月下前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