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
白鹤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海神惊。
元君伏奏归中禁,武帝亲斋礼上清。
何事夷门请诗送,梁王文字上声名。
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
白鹤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海神惊。
元君伏奏归中禁,武帝亲斋礼上清。
何事夷门请诗送,梁王文字上声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宗教仪式,可能是道教的祭祀活动。开篇“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穿戴银饰、手持彩带的斋官或道士迎来神灵的情景,其中“蜺旌”指的是用丝线制作的旗帜,“霞帔”则是仙官特有的装扮,而“赤城”可能是指祭祀活动举行的地方。
接着“白鹤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海神惊”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表现了天界与人间的交流,白鹤象征着纯洁和祥瑞,而金龙则是强大的力量象征,这些神异景象都在此次仪式中展现。
“元君伏奏归中禁,武帝亲斋礼上清”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仪式的庄严与肃穆。这里提到的“元君”可能是指道教中的最高神灵,而“武帝”则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皇帝,这里以其名义行事,强调了仪式的官方性质。
最后,“何事夷门请诗送,梁王文字上声名”两句,则转向了诗人本身的行为。这里“何事”表达了一种疑问,可能是对自己为何被邀参加此次活动的反思,而“夷门请诗送”则显示了诗人在这种场合下的文化使命,“梁王文字上声名”则赞美了某位梁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梁武帝,他崇信佛道,文采斐然)的文学才华和声望。
整首诗通过对宗教仪式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神灵交流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知。
古道日绵邈,何由探羲轩。
六籍载绪馀,攻凿日已烦。
岂无奇士志,寻枝或忘根。
忽闻孤凤凰,百鸟寂不喧。
邀我浇古胸,泠然酌洼尊。
既感气类殊,况复德义敦。
秋风江海上,英材昔同门。
载咏《伐木》章,清夜劳梦魂。
斯文傥未磨,馀事安足论。
萧萧蒲柳姿,含英伺春暄。
皓首崇明德,怀哉昔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