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编藤竹作长笼,块石填来势自雄。
螮蝀有形横巨浸,鲲鲸无力战秋风。
波涛已捲奔腾势,垄亩都归捍禦功。
拟唤六丁鞭尔去,若为能障百川东。
谁编藤竹作长笼,块石填来势自雄。
螮蝀有形横巨浸,鲲鲸无力战秋风。
波涛已捲奔腾势,垄亩都归捍禦功。
拟唤六丁鞭尔去,若为能障百川东。
这首诗《石笼》由元代诗人王祯所作,通过对石笼的描绘,展现了其在防洪治水中的重要作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石笼比作“藤竹长笼”,以“块石填来”形容其坚固与雄壮,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石笼的构造与力量。
首联“谁编藤竹作长笼,块石填来势自雄”开篇即点明主题,以“藤竹长笼”喻指石笼的外形,通过“块石填来”强调其材质的坚硬与结构的稳固,展现出石笼的雄伟气势。
颔联“螮蝀有形横巨浸,鲲鲸无力战秋风”进一步展开对石笼功能的描述。这里将石笼比作横跨巨大水域的虹(螮蝀),象征其在洪水泛滥时的阻挡作用;同时,以“鲲鲸无力战秋风”暗喻石笼在抵御自然力量时的坚不可摧,形象地表现了石笼在防洪治水中的重要性。
颈联“波涛已捲奔腾势,垄亩都归捍禦功”则从动态角度描绘了石笼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通过“波涛已捲”展现其在洪水冲击下的稳定作用,“垄亩都归捍禦功”则强调了石笼对于保护农田、减轻灾害损失的贡献。
尾联“拟唤六丁鞭尔去,若为能障百川东”表达了诗人对石笼的赞叹之情。这里以神话传说中的六丁神(负责驱除邪魔)来比喻石笼的力量,暗示其难以被轻易移除或取代,同时也表达了对石笼能够有效阻挡洪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强烈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笼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防洪治水方面的实用价值,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赞美。
晚登漱玉亭,朗诵坡公诗。
峡破不复合,龙飞不复归。
但觉风雨沈沈四山暝,半空洒落千珠玑。
石色际天青,遍刻前人辞。
后题压前题,好名转被通人嗤。
不如煮瀑布、拾松枝,可以润渴吻、涤馋颐。
不则佳酿贮以双鸱夷,看山时复一中之。
醉眠石上世事吾弗知,浮沫淅淅溅我霜华髭。
陇阪持衡不惮劳,居然息影返江皋。
移家我羡通明决,避世谁如用里高。
稻蟹初登逢旧雨,莼鲈有味薄东曹。
故人相见应惊讶,一样霜华压鬓毛。
灵岩山下具区边,水色山光几席连。
难得卜居逢胜地,即今小住亦良缘。
虚名料理传身后,佳日从容慰目前。
沧海横流无计挽,不如负耒且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