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扫墓之情的诗句,通过对亲人墓地的拜祭和春天景色的刻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以及生者与死者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这两句表明了诗人每年只有在清明节这一短暂时光里才能与亲人的墓地有所交流,强调了这种交流的宝贵和难得。这里,“骨肉亲”指的是已故的亲人,而“拜扫”则是对他们墓碑的祭扫。诗人通过这两句突出了时间的珍贵性以及生者与死者的渴望沟通。
接着,“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墓地周围环境的一种期盼和警示。这里,“冢头”即是墓地的顶端,而“莫种有花树”则是在告诫不要在墓上栽培花树。这不仅是出于对逝者安宁的考虑,也反映了诗人希望保持墓地庄严肃穆的意愿。至于“春色不关泉下人”,这句话则意味着即使是自然界的春天景色也不属于那些已长眠地下的人。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哲思,强调了生者与逝者的区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墓地和祭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和自然界美景的感慨,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自然界不可分割联系的深刻理解。
举眼趋浮末,斯人独好脩。
青春三不惑,黄卷百无忧。
玉出方流润,鸾停翠竹幽。
相思自成韵,不必寄西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