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历阳城望凌歊台》
《登历阳城望凌歊台》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古风

平昔登凌歊,西望历阳岸。

江空芦苇阔,日落烟雾散。

倏然别乡国,三载客淮甸。

赏心无复有,离渚但纷乱。

迩来治冤狱,文字堆几案。

置之步城堞,山川却对面。

崔嵬浮图出,巨笔插天半。

秀色凌丹青,长毫蘸河汉。

翻思宋武帝,此地尝壮观。

美人厌烦暑,挥衣待霜霰。

流芳千岁间,陵谷未云变。

碑阴杜牧题,缺玉稍可辨。

归魂招不得,旧土常情恋。

时作梁甫吟,清风忽吹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历阳城,远眺凌歊台的景象与心境。开篇“平昔登凌歊,西望历阳岸”点明地点与时间,诗人往昔曾登临凌歊台,此刻西望历阳岸边,引出对过往的回忆。接着“江空芦苇阔,日落烟雾散”描绘了一幅空旷辽阔的江景,日落时分,烟雾消散,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美。

“倏然别乡国,三载客淮甸”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客居淮甸三年的感慨,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赏心无复有,离渚但纷乱”则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后,心中再无赏心乐事,只有离愁纷乱的情绪。

“迩来治冤狱,文字堆几案”转而描述诗人近期处理冤狱之事,工作繁忙,案牍劳形。“置之步城堞,山川却对面”写诗人暂时放下工作,漫步城墙,得以再次欣赏到眼前的山川美景。

“崔嵬浮图出,巨笔插天半”描绘了远处佛塔高耸入云,仿佛巨笔直插天空,形象生动。“秀色凌丹青,长毫蘸河汉”进一步赞美了佛塔的美丽,其色彩超越了丹青,犹如长毫蘸取银河之水。

“翻思宋武帝,此地尝壮观”联想到古代帝王在此地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美人厌烦暑,挥衣待霜霰”则是对古代女子在酷暑中等待霜雪的描写,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等待。

“流芳千岁间,陵谷未云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长久流传的期待,即使世事变迁,美好也不会改变。“碑阴杜牧题,缺玉稍可辨”提到古代诗人杜牧的题字,虽已残缺,但仍能辨认,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最后,“归魂招不得,旧土常情恋”表达了诗人无法回到故乡的遗憾,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时作梁甫吟,清风忽吹断”以古代诗人吟唱《梁甫吟》为喻,表达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情感的释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题养正图六十首·其六十借事纳忠

孝先铨录古,弱侯此津逮。

纳忠如一辙,讵在丹青缀。

可以鉴千秋,躬行慎自励。

(0)

谒陵回跸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是日复雨

晓霁登程复密云,轻舆凉度玉丝棼。

既优既渥既沾足,维秬维秠维芑穈。

半月违方慰心恋,有秋卜可博慈欣。

虽然讵敢志微满,天眷承惟励敬勤。

(0)

昆明湖泛舟至万寿山即景杂咏·其一

界湖玉蝀饮漪波,上下天光一色多。

我适馀杭返巡跸,那更苏氏较如何。

(0)

驻跸栖霞行宫作·其一

建业路犹西,栖霞适可栖。

声名冠白下,树木见萧齐。

一宿诚多费,诸峰率入题。

山房春雨足,颇望霁光䨑。

(0)

题张宗苍补惠泉图叠旧作韵

补图曾写惠山泉,辉映王吴合后先。

孰谓斯人亦长逝,空嗟绝艺此当前。

花香鸟语春如绘,流水行云静里诠。

洗涤尘根泯能所,偷閒题句亦欣然。

(0)

竹素园小憩

策马山阴廿里强,延缘岭复达山阳。

亭看放鹤缅高士,祠过褒忠嘉鄂王。

却喜名园传翰墨,亦饶幽趣足徜徉。

外湖宛与内湖接,咫尺烟宫可泛航。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