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一何好,名因太白闻。
溪山围市井,鼓角下烟云。
秋浦一何好,名因太白闻。
溪山围市井,鼓角下烟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十七首,通过描绘秋浦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这一地方的喜爱之情。
首句“秋浦一何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秋浦美景的赞叹,一个“好”字,简洁有力地勾勒出秋浦的迷人之处。接着,“名因太白闻”一句,巧妙地将秋浦与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联系起来,李白曾有《秋浦歌》之作,使得秋浦之名广为人知,此处暗含了对李白诗歌艺术的敬仰以及对秋浦景致的向往。
“溪山围市井,鼓角下烟云”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前句“溪山围市井”描绘了一幅山水环绕着繁华市镇的景象,展现了秋浦既有人间烟火气,又有自然美景的和谐共生。后句“鼓角下烟云”则以动态的视角,通过“鼓角”(古代军队行军时使用的乐器)和“烟云”(晨雾或晚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军乐声,与眼前轻柔的云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与静、远与近相融合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浦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通过追和李白的诗作,郭祥正将自己的情感与前人的作品相连接,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历史的共同感悟。
倦游经齐鲁,波激冯夷怒。
维舟海上客心驰,独上南池寻李杜。
李也酒楼杜诗碑,诗耶酒耶尚依稀。
古来饮酒自不少,今人赋诗多是非。
一时诗酒地,千秋楼与碑。
为之慷慨长叹不能已,欲右与拈管左倒接䍦。
超忽八荒何茫茫,风长万里吹人衣。
俯仰无处见李杜,唯看灵气吐二仪。
嗟哉二子可齐名,鞭云逐电共所之。
达人后万物,妙音取其馀。
异心造灵景,架阁临清渠。
开窗凉飒飒,万籁相笙竽。
孰为黄钟鼓,孰随洞箫嘘。
每每闻一声,怨慕动斯须。
风雨关长叹,馀情曷告予。
为想凤皇至,遐哉追皇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