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
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
方哭南床,继伤右揆,死到先生事可知。
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人心公论难欺。
愿君父、明明悟此机。
昔九龄疏谏,禄山必叛,更生累奏,王氏为危。
变起范阳,祸成新室,说著当年人噬脐。
君知否,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
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
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
方哭南床,继伤右揆,死到先生事可知。
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人心公论难欺。
愿君父、明明悟此机。
昔九龄疏谏,禄山必叛,更生累奏,王氏为危。
变起范阳,祸成新室,说著当年人噬脐。
君知否,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
这首《沁园春·挽徐元杰》是宋代国学生悼念徐元杰的一首词。徐元杰以直言敢谏闻名,词中表达了对他的深深哀悼和对其忠诚品德的赞扬。开篇“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直接点出徐元杰的悲剧,他因直言而遭遇不公,如同哲人般凋零。接着描述了徐元杰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图维护纲常和法制,但不幸相继失去亲人,令人痛心。
“人心公论难欺”一句,强调了徐元杰的公正无私,即使面临压力,也无法被公众舆论所蒙蔽。词人列举了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如姚崇、张九龄等人敢于直谏,预见了后来的动乱,警示徐元杰的遭遇并非偶然。然而,“变起范阳,祸成新室”,暗示了徐元杰未能阻止的严重后果,词中以“人噬脐”形象地表达了悔恨之情。
最后,词人以“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收束,寄托了对宋朝命运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徐元杰无辜受冤的深深惋惜,希望君主能明察秋毫,理解徐元杰的忠贞。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对一位忠臣的深情缅怀。
水仙祠外西湖西,凉风吹浪湖外湄。
垂杨掩映白沙里,云是偃月钱公堤。
片时月上画楼东,双桥影落霜镜中。
天涯塔火半明灭,数声敲断僧寺钟。
渔舟唱晚未归去,轻歌渐入芦花丛。
舒王唱和诗中侠,月夜花晨时泛楫。
一樽醉到十洲红,红潮色晕梨花颊。
柔橹轻摇碧沚边,香风暗度荷衣落。
落花入座色纷纷,荡漾罗衫欲舞人。
采莲高唱十洲曲,至今遗韵犹清新。
红莲阁下香不改,赏花玩月人何在?
嗟君行乐须及时,曦光未必终留待。
洗盏更酌莫言归,空令皓月流清辉。
郁郁空山苍,霭霭远村树。
濯濯明月辉,汩汩寒波注。
松风韵素琴,菱塘飞白鹭。
中有太古人,散发振遥步。
俗书吾不解,长镵吾不恶。
一饱乃弃余,一饮尽仙露。
世士无与言,吐纳骈新故。
寒天变暄暖,古老还童孺。
鼾卧十丈岩,流云相驻护。
有时独啸声,垠谷莽回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