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
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钟音。
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
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
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钟音。
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场虚构的寺院之行,通过对古寺遗迹和壁画的描述,抒发了对历史沧桑与佛学深义的感慨。
“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开篇即点明寺中有唐代晚期艺术家的作品,其技艺深厚而不失雄浑。朱瑶、唐晚辈应指的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他们的绘画技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诗人在广阔的寺院中,只见到空寂的遗址,却难寻当年匠师们投入心血的痕迹。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匠人们辛勤劳作而无人知晓的惋惜。
“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钟音。”诗人通过对长廊中雨声和破旧墙壁上钟声的描绘,营造出一幅荒凉古寺的画面。这里的“欹”字生动地传达了雨滴落在长廊石板上的声音,而“撼”字则形象地表达了风吹过破旧墙壁时发出的钟声。
“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诗人感叹世间万物的成败兴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历史上的伟大建筑还是小小的寺院,都难逃时间的侵蚀。这里的“他年”指的是过去的年代,而“复吊今”则意味着将这些往事与现在相联系,产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遗迹和壁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匠师们辛勤劳作的敬意。同时,也反映出苏轼自己对于艺术、历史与生命价值的思考。
凭将片羽,问红莲幕内、瑶华题处。
曾记去年花落后,冷换春衫香絮。
桃叶相怜,兰桡一别,绿到西园树。
水南云北,又听乳燕新语。
半载留滞双台,轻衫小马,多少閒歌舞。
欲奏江楼金缕曲,不是刘郎前度。
箫鼓灯船,宾僚酒盏,空忆秦淮渡。
倦游踪迹,怎禁门掩秋雨。
西窗已渐鸣风叶,斜阳又横高树。
曲巷攒吟,离亭孤引,惯趁凉飔飞去。幽襟抱露。
笑终夜欹冠,一身轻羽。
柳岸閒寻,绿阴遮到小门处。
哀音最怜马首,断垣听不见,镇说行旅。
钓艇清江,葛巾散发,别有溪槐如诉。秋檐过雨。
便送尽残声,寂寥情绪。鬓也萧疏,凭阑愁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