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已渐鸣风叶,斜阳又横高树。
曲巷攒吟,离亭孤引,惯趁凉飔飞去。幽襟抱露。
笑终夜欹冠,一身轻羽。
柳岸閒寻,绿阴遮到小门处。
哀音最怜马首,断垣听不见,镇说行旅。
钓艇清江,葛巾散发,别有溪槐如诉。秋檐过雨。
便送尽残声,寂寥情绪。鬓也萧疏,凭阑愁更语。
西窗已渐鸣风叶,斜阳又横高树。
曲巷攒吟,离亭孤引,惯趁凉飔飞去。幽襟抱露。
笑终夜欹冠,一身轻羽。
柳岸閒寻,绿阴遮到小门处。
哀音最怜马首,断垣听不见,镇说行旅。
钓艇清江,葛巾散发,别有溪槐如诉。秋檐过雨。
便送尽残声,寂寥情绪。鬓也萧疏,凭阑愁更语。
这首《齐天乐·蝉》是清代词人沈岸登的作品,以蝉鸣为引,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静谧与凄清画面。开篇"西窗已渐鸣风叶,斜阳又横高树",通过西窗风声和夕阳余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曲巷攒吟,离亭孤引",运用拟人手法,写蝉在曲折小巷和孤独的亭子间鸣叫,暗示了离别的伤感。
"惯趁凉飔飞去",蝉似乎习惯于在凉风中飞翔,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气息。"幽襟抱露",词人将自己的情感比作蝉,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敏感。"柳岸閒寻,绿阴遮到小门处",在柳岸边寻找蝉声,绿色的树荫下,蝉鸣声消失在小门后,增添了空间的深远感。
下片转向对蝉鸣的哀音的描绘,"哀音最怜马首",马首处的哀鸣尤为动人,"断垣听不见,镇说行旅",即使在破败的墙垣边,也能听见蝉的哀诉,触动了行人的离愁。"钓艇清江,葛巾散发,别有溪槐如诉",画面转至江边,渔夫的形象与溪边槐树的低语相映成趣,更添秋意。
最后,"秋檐过雨,便送尽残声,寂寥情绪",一场秋雨过后,蝉声消逝,只剩下寂静和词人心中的落寞。"鬓也萧疏,凭阑愁更语",词人感叹自己两鬓斑白,倚栏而立,愁绪更浓,将个人的衰老与季节的变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修篁老去孤桐死,良材无用皆如此。
知音不遇蔡中郎,举世尽庸夫俗子。
有木有木南山南,苍皮溜雨黛色参。
一朝虫鸟肆穿剥,枯枝倒地如眠蚕。
苔埋囷压荒江畔,夜夜荧光烛天半。
山精有知木魅灵,孤根肯作劳薪爨。
三拜先生性好奇,琢成笔架形支离。
但恐骚人有笔不得阁,人间传看松化鳞。
之而人言奇物须珍惜,饰以珊瑚装琥珀。
不然长伴一寒毡,平仲何劳贤越石。
我笑人言儿童邻,得一知己山林廊庙原无分。
譬牛必衣之文绣,何如长林丰草全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