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吕尚书挽章·其二》
《吕尚书挽章·其二》全文
宋 / 王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载缵世基日,群公扈圣年。

伏蒲凤冈上,持节雁峰边。

外阃风猷远,中台出处全。

履声伤易尽,不得辅中天。

(0)
翻译
继承祖宗基业,群臣伴随圣主
在凤冈顶上,手持符节守雁峰边
朝廷风气远播,中枢官员进退皆宜
脚步声虽轻,却难以长久伴随,无法辅佐君王
注释
载缵:继承。
世基:祖宗基业。
群公:群臣。
扈:伴随。
伏蒲:恭敬如伏地之蒲草。
凤冈:地名,可能指某个有凤凰象征的地方。
持节:手持符节,表示权力或职责。
雁峰:地名,可能与雁阵有关。
外阃:指朝廷外部,尤其是地方官署。
风猷:风尚和策略。
中台:中央政府。
出处:进退,指官员的升迁。
履声:脚步声。
伤易尽:难以持久。
辅中天:辅助君王,比喻辅佐地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吕尚书挽章(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古代圣君与忠臣之德的诗句。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和忠诚品质的向往。

“载缵世基日,群公扈圣年。”这里的“载缵”指的是继承、传承,而“世基”则是指国家的根本,“群公”指的是众多的公卿大臣,“扈圣年”则是形容他们侍奉在圣明君主身边,共度盛世之意。

“伏蒲凤冈上,持节雁峰边。”“伏蒲”可能是指古代某种仪式或礼节,而“凤冈”则是一处高峻的山峰,“持节”意味着手握权力或符节,“雁峰”则是一种优美的自然景观。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官员在崇山峻岭间执行公务的情景,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化自然环境与政治生活的结合。

“外阃风猷远,中台出处全。”“外阃”指的是边疆或国界,“风猷”则是形容边塞的荒凉感,“中台”则可能是指中央政权,“出处全”意味着中央的命令和处理无不周全。这两句强调了国家边疆的安全与中央政权的威严。

“履声伤易尽,不得辅中天。”“履声”可能是指历史的足迹或先人之言,“伤易尽”则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历史沧桑之感,“不得辅中天”则是在表达一种遗憾,即这些忠诚的臣子未能在关键时刻辅佐君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忠臣与圣君互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生态和个人忠诚品质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王洋
朝代: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猜你喜欢

毗陵太平院壁间画山水熟视之有飞动势殆仙笔也因题

山风不动云四寂,万顷波涛生素壁。

三峡夜怒摇星河,九溟昼沸卷霹雳。

谁将江海一笔吞,华阳入砚玄波翻。

灵鳌东转坤轴动,惊浪出没蛟与鼋。

毫端分寸千万里,人心之险亦如此。

老僧阅世如阅画,面壁凝然悟玄理。

嗟余老作汗漫游,寒光飞动六月秋。

乃知瞿塘在平陆,安得竹叶吹成舟。

(0)

九日亭

危顶裁成九日亭,蓬瀛透出海峰青。

满前细菊浮樽酒,四顾凝云簇画屏。

月为情多良夜至,人贪景胜醉魂醒。

风流令尹江山主,此乐同民德已馨。

(0)

句·其二

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

(0)

和天竺慈云大师

林表飞来色,犹怜久卜邻。

沿洄一水路,梦想五天人。

谢绝空园草,沉冥满几尘。

暮云如有得,宁谢寄声频。

(0)

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鬨然秀发因成二章·其二

青帘有酒不妨赊,素壁无诗未足誇。

所重晚芳犹在日,可关秋色易为花。

深枝苒苒妆溪翠,碎片英英剪海霞。

莫管金钱好行市,寂寥相对是山家。

(0)

过东阳诸人饯别独刘叔明不至

松竹森森灏气生,一帘疏雨故人情。

扁舟还载离愁去,不见西城刘叔明。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