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遥见七闽关,万仞丹梯莫可攀。
鸟度不离青嶂里,客行多在白云间。
玉门辽邈诚虚设,蜀道崎岖只等闲。
扰扰路傍名利子,轩车南去几人还。
天晴遥见七闽关,万仞丹梯莫可攀。
鸟度不离青嶂里,客行多在白云间。
玉门辽邈诚虚设,蜀道崎岖只等闲。
扰扰路傍名利子,轩车南去几人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名关的向往之情,以及旅途中所见所感。开篇“天晴遥见七闽关”,即点明了主题,七闽关在云雾缭绕中显得壮丽而又难以攀登。紧接着,“万仞丹梯莫可攀”强调了山势的险峻与天然的屏障。
“鸟度不离青嶂里,客行多在白云间。”这里通过对比鸟儿自由穿梭于青石嶂间和旅人徘徊于白云之间,展示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玉门辽邈诚虚设,蜀道崎岖只等闲。”玉门通常指代边塞之地,这里借用来表达边疆壮阔的景象。蜀道,即古蜀国之路,以其曲折险峻著称。诗人通过“只等闲”表达了对这条道路的期待与等待。
最后两句,“扰扰路傍名利子,轩车南去几人还。”“扰扰”形容马匹行走之声,以此衬托道旁繁盛的草木,即使是有利可图的地方,也显得宁静而不被打扰。轩车指的是古代官员乘坐的车辆,诗人询问着南去的旅途中,又有几人会回返,表达了对旅途生活的一种留恋和对归途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见闻,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写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水宿枫根罅。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鲊。
记得筝堂和伎馆,尽是仪同仆射。
园都在、水边林下。
不闭春城因夜宴,望满湖、灯火金吾怕。
十万盏,红毬挂。重游陂泽偏潇洒。
剩空潭、半楼烟雨,玲珑如画。
人世繁华原易了,快比风樯阵马。
消几度、城头钟打。
惟有鸳鸯湖畔月,是曾经、照过倾城者。
波织簟,船堪藉。
寂寞浔阳白司马,青袗掩骭官僚下。
献纳亲会批逆鳞,忽以谗言弃于野。
当时藩镇在谋逆,谋以如公不易得。
欲济时难须异才,琐尾小人有何益。
谠言不用时事危,忠臣志士最堪悲。
一曲琵琶泪如把,况是秋风送别时。
是非公论日纷纷,不在朝廷在野人。
他日江州茅屋底,年年伏腊赛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