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晋处士,抗志薄高轩。
饮酒远自托,行吟归故园。
翔鸟不受弋,焉能入尘樊。
伊余慕遐躅,秉耒耕北原。
顷豆既时穫,白露浩以繁。
西行过彭泽,叹息望江村。
古柳巳零落,翳翳见柴门。
此中宜有人,清风出城垣。
往哲不可作,空山耀朝暾。
陶公晋处士,抗志薄高轩。
饮酒远自托,行吟归故园。
翔鸟不受弋,焉能入尘樊。
伊余慕遐躅,秉耒耕北原。
顷豆既时穫,白露浩以繁。
西行过彭泽,叹息望江村。
古柳巳零落,翳翳见柴门。
此中宜有人,清风出城垣。
往哲不可作,空山耀朝暾。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过彭泽怀靖节》。诗中通过对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生平的追忆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这位晋代隐士的崇敬之情。
首句“陶公晋处士”,点明了怀念的对象是晋代的隐士陶渊明。接着“抗志薄高轩”一句,描绘了陶渊明高洁的志向,不为世俗所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高雅。
“饮酒远自托,行吟归故园”两句,通过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和回归自然的行动,展现了他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而“翔鸟不受弋,焉能入尘樊”则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束缚与尘世的反感。
“伊余慕遐躅,秉耒耕北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顷豆既时穫,白露浩以繁”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以及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西行过彭泽,叹息望江村”则是诗人亲自探访陶渊明曾经居住的地方,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的怀念与感慨。而“古柳巳零落,翳翳见柴门”通过描绘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
最后,“此中宜有人,清风出城垣”表达了诗人对于陶渊明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于清风明月、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往哲不可作,空山耀朝暾”则以一种淡淡的哀愁,表达了对已逝先贤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及其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