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环绕疑无路,却望人家岭上村。
古寺性耽泉石趣,孤城不见水烟昏。
早行携杖雪初起,夜诵挑灯景尚暄。
遥问隐居何处是,满岩松竹至今存。
乱山环绕疑无路,却望人家岭上村。
古寺性耽泉石趣,孤城不见水烟昏。
早行携杖雪初起,夜诵挑灯景尚暄。
遥问隐居何处是,满岩松竹至今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行旅的画面。首句“乱山环绕疑无路”,展现了诗人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迷失在曲折小径之感,暗示了探索未知的艰难与期待。接着,“却望人家岭上村”转而透露出希望,远处山岭上隐约可见村落,给人以安慰和方向。
诗中主人公对古寺的生活充满向往,寺庙深藏于山水之间,僧人沉浸于泉石之乐,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孤城不见水烟昏”则描绘了一座孤独的城市,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清幽的水汽弥漫,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早行携杖雪初起,夜诵挑灯景尚暄”两句,通过早出晚归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了诗人勤奋好学的形象,即使在寒冷的雪天,也坚持读书,夜晚挑灯研读,景象依然明亮温暖。
最后,诗人遥想那位隐居者,询问他的居所究竟在哪里,只留下满山的松竹作为线索。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敬仰和对清高人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野、古寺、隐士的生活,展现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执着。
结算平生,风流债负,请一笔句。
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笑齿歌喉。
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
迷因底,叹晴乾不去,待雨淋头。休休。著甚来由。
硬铁汉从来气食牛。
但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
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不。
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