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玉岩次韵·其一》
《题玉岩次韵·其一》全文
宋 / 郑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乱山环绕疑无路,却望人家岭上村。

古寺性耽泉石趣,孤城不见水烟昏。

早行携杖雪初起,夜诵挑灯景尚暄。

遥问隐居何处是,满岩松竹至今存。

(0)
翻译
山路曲折仿佛没有出路,抬头却见人家聚落在山顶的村庄。
古老的寺庙沉醉于山泉石趣之中,孤独的城市看不见水汽弥漫的黄昏。
清晨赶路,手握拐杖,雪刚开始飘落,夜晚读书,挑灯照明,景色依然明亮。
远远询问,那位隐士住在哪里,只见满山的松竹依旧留存。
注释
乱山:崎岖的山峦。
环绕:包围。
疑无路:看似无路可走。
却望:回头眺望。
古寺:古老的寺庙。
耽:沉醉。
泉石趣:山泉和石头的趣味。
孤城:孤立的城市。
水烟昏:水汽弥漫的黄昏。
早行:清晨赶路。
携杖:手握拐杖。
雪初起:雪刚开始下。
夜诵:夜晚读书。
挑灯:点燃灯火。
景尚暄:景色仍然明亮。
遥问:远远询问。
隐居:隐士居住。
松竹:松树和竹子。
至今存:至今仍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行旅的画面。首句“乱山环绕疑无路”,展现了诗人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迷失在曲折小径之感,暗示了探索未知的艰难与期待。接着,“却望人家岭上村”转而透露出希望,远处山岭上隐约可见村落,给人以安慰和方向。

诗中主人公对古寺的生活充满向往,寺庙深藏于山水之间,僧人沉浸于泉石之乐,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孤城不见水烟昏”则描绘了一座孤独的城市,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清幽的水汽弥漫,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早行携杖雪初起,夜诵挑灯景尚暄”两句,通过早出晚归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了诗人勤奋好学的形象,即使在寒冷的雪天,也坚持读书,夜晚挑灯研读,景象依然明亮温暖。

最后,诗人遥想那位隐居者,询问他的居所究竟在哪里,只留下满山的松竹作为线索。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敬仰和对清高人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野、古寺、隐士的生活,展现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执着。

作者介绍

郑蕴
朝代:宋

郑蕴,青州(今属山东)人(《宋诗拾遗》卷一六)。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颂古一百则·其三十八

迷悟相返,妙传而简。

春拆百花兮一吹,力回九牛兮一挽。

无奈泥沙拨不开,分明塞断甘泉眼。

忽然突出肆横流,险。

(0)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其九辩音菩萨章

妙圆单复绝中边,五五机轮互换难。

弦管调来声律合,梭丝织出锦文观。

身心一一能分应,手眼千千不可谩。

似付盐梅岩叟用,和羹无复见咸酸。

(0)

偈颂一百零九首·其六

净裸裸,赤洒洒。婷娉柳底花间,依约风前月下。

僧繇妙笔难描画。

(0)

證道歌·其八十七

自从顿悟了无生,动寂无非共佛行。

人问正因无可表,扬眉之外更无能。

(0)

沁园春·其二次强云卿韵

结算平生,风流债负,请一笔句。

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笑齿歌喉。

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

迷因底,叹晴乾不去,待雨淋头。休休。著甚来由。

硬铁汉从来气食牛。

但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

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不。

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

(0)

聚景园

銮铃遗响辇遗踪,万景曾经聚此中。

寺宇有名基址散,君王无逸宴游空。

桥昏柳浪龙舟雨,亭冷花光雉扇风。

台沼已无春又老,万年枝上夕阳红。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