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题封忠敬堂,长安白发紫微郎。
斯名似不缘渠作,却最关渠泪数行。
谁解题封忠敬堂,长安白发紫微郎。
斯名似不缘渠作,却最关渠泪数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为陈君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表达了对陈君的怀念和对其晚年境遇的感慨。首句“谁解题封忠敬堂”暗示陈君可能曾有忠贞与敬贤的美德,但如今却无人能理解或纪念这些品质;“长安白发紫微郎”描绘了陈君在京城中年华已逝、地位显赫却孤独的形象,用“紫微郎”代指朝廷官员。“斯名似不缘渠作”进一步强调陈君的名声并非自我追求,而是出于他人之口;然而,“却最关渠泪数行”则揭示出陈君内心深处的辛酸与无奈,他的泪水或许是对世态炎凉的无声控诉。
整首诗通过陈君的遭遇,寓言式地反映了人生的沧桑和世事变迁,以及对忠诚与哀愁的深刻反思。
老桐初无异,憔悴辈散木。
良材固自信,终岁委空谷。
孤根听霜霰,厥命寄樵牧。
虽云具宫徵,谁意望琴筑。
天公怜冤愤,霹雳驱怪伏。
蛟龙出苍干,电火燃裂腹。
造物一悯吊,为惠在反覆。
神驰变废物,瞻赏改旧目。
裂为君子琴,日奏太古曲。
因知物兴废,尚尔转祸福。
志士抱孤操,来者恍未卜。
壮年昧筹算,奚用定荣辱。
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
阴阳造化汝,赋汝以五官。
五官各治职,愈治当愈残。
非苦动所扰,乌知静为安。
非恶动所戕,未贵静为完。
百年夜分半,梦想仍妄瞒。
动多静常少,竟为动所干。
回光一自照,万事无悲欢。
居士何早达,动境能反观。
宁为玉在璞,不为珠在槃。
虚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
聊持动时想,摄入静中看。
平生曹华国,志意多感慨。
尘埃迷俯仰,肮脏游方外。
余尝贤若人,心以古人待。
食檗甘有味,舐蜜遇潜虿。
赍恨没九原,长屯竟无泰。
宿草掩一丘,长夜遂千载。
喜君好男儿,赠语颇刚快。
弓裘解传业,门户兹有赖。
文章第美身,长门不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