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
阴阳造化汝,赋汝以五官。
五官各治职,愈治当愈残。
非苦动所扰,乌知静为安。
非恶动所戕,未贵静为完。
百年夜分半,梦想仍妄瞒。
动多静常少,竟为动所干。
回光一自照,万事无悲欢。
居士何早达,动境能反观。
宁为玉在璞,不为珠在槃。
虚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
聊持动时想,摄入静中看。
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
阴阳造化汝,赋汝以五官。
五官各治职,愈治当愈残。
非苦动所扰,乌知静为安。
非恶动所戕,未贵静为完。
百年夜分半,梦想仍妄瞒。
动多静常少,竟为动所干。
回光一自照,万事无悲欢。
居士何早达,动境能反观。
宁为玉在璞,不为珠在槃。
虚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
聊持动时想,摄入静中看。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生与动静之间的关系。开篇即指出“人生乃动物,万事皆动端”,强调生命活动和宇宙动态的密切联系。接着,“阴阳造化汝,赋汝以五官”描绘了天地对人的赐予,以及人的感官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五官各治职,愈治当愈残”则表达了五官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过度的活动可能导致的损耗。随后的“非苦动所扰,乌知静为安。非恶动所戕,未贵静为完”展现了作者对动与静之间平衡态度的追求。
诗中“百年夜分半,梦想仍妄瞒”一句,抒写了人生短暂、梦幻般的无常。紧接着,“动多静常少,竟为动所干”表明了在多动少静的人生旅途中,被动态所主导的现实。
“回光一自照,万事无悲欢”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超然态度,强调通过自我反观来达成一种超脱世间喜怒哀乐的心境。接着,“居士何早达,动境能反观”提醒读者,作为隐居之士,应当早些达到这种能够从动态中抽离出来进行自我审视的境界。
最后,“宁为玉在璞,不为珠在槃。虚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表达了作者对于纯净、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而非混浊、平庸的存在。全诗以“聊持动时想,摄入静中看”作为结束,意味着在动态中捕捉思想,将其收敛于静谧之中进行深思。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与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