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仙歌.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洞仙歌.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0)
鉴赏

这首《洞仙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宫廷夜景和回忆中的故事。词的主人公冰肌玉骨,身处清凉环境,没有汗液,暗示其身份尊贵。在水殿微风中,暗香四溢,绣帘轻启,明月如窥视般洒下清辉,主人公辗转反侧,钗横鬓乱,显示出内心的不宁静。

接着,词人通过描写主人公起身携手,庭户寂静,只有稀疏的星光穿越银河,营造出夜晚深沉而神秘的氛围。时间推移,夜已三更,银河淡去,玉绳(北斗七星之一)缓缓转动,暗示时光流逝。

最后,主人公感叹西风何时才会到来,暗寓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已悄然更迭。整首词以个人的感触,融合了历史的记忆,既有宫廷生活的奢华,又有岁月流转的感慨,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灵溪观

自怜何所为,无事亦囱囱。

混俗因知性,过时始养蒙。

石池涵谷水,山径满松风。

欲悟观心理,桃花几树红。

(0)

送雍瞻南都五首·其一

天马有逸步,大镛无卑音。

志士怀令猷,穆哉兼济心。

俶装迎修景,游瞩带阳林。

驱驱指京洛,文物郁崟岑。

(0)

过彭泽

满目伤时运,何心傲督邮。

南昌有梅尉,同是挂冠休。

(0)

发自段桥至龙潭三首·其二

冲雨桥难上,扪幽径别穿。

偶逢云过岭,一似釜生烟。

鸟白林边识,榴红涧底然。

旅怀掁触甚,吟稳向江天。

(0)

和拟古九首·其四

步上姑胥台,悲风来大荒。

古坟何嶕峣,下有黄金堂。

宝衣化寒灰,月露浩茫茫。

前朝割据时,复作繁华场。

侯王及厮役,聚敛归北邙。

感此拔剑舞,青山为低昂。

秉烛方视夜,歘忽明东方。

我非好名人,亦起羊公伤。

(0)

和读山海经·其四

仙人紫清妃,偶景匹阴阳。

假合夫妇名,二曜同久长。

凡夫想搔背,终不见神光。

咄哉张陵术,误人赤与黄。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