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寄袁二丈》
《秋日寄袁二丈》全文
明 / 宗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清风何处问吾庐,落日他乡泪满裾。

胡马频年为客计,塞鸿八月故人书。

白蘋江上共谁把,紫蕨山中好自锄。

只恐凌云称赋者,汉家久矣待相如。

(0)
鉴赏

这首《秋日寄袁二丈》是明代文学家宗臣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清风何处问吾庐,落日他乡泪满裾”,以清风和落日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清风似乎在询问诗人归宿何处,而落日则映照着诗人在他乡的泪水,满襟湿透,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哀愁。

颔联“胡马频年为客计,塞鸿八月故人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胡马频繁地在外奔波,象征着诗人在外漂泊多年,而塞鸿(边塞的大雁)在八月带来了故人的书信,既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朋的思念,也暗示了远方友人的关怀与慰藉。

颈联“白蘋江上共谁把,紫蕨山中好自锄”,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白蘋江畔,诗人独自一人,不知与谁共享这份宁静;紫蕨山中,诗人或许会找到一份自我安慰,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

尾联“只恐凌云称赋者,汉家久矣待相如”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与期待。诗人担心自己无法像司马相如那样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同时也暗含了对朝廷重用贤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施展,为国家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沉的历史意识。

作者介绍
宗臣

宗臣
朝代:明   字:子相   号:方城山人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生辰:1525~1560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猜你喜欢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十六

七月正流火,晚饭净刹中。

稍脱蒸郁苦,顿觉心境空。

放意览翠岫,徐行迎好风。

得来喜不彻,此赐皆天公。

(0)

东陵方丈纳凉

爱入高明处,云扉策杖登。

暑威消宿雨,清话听高僧。

骤马风檐铁,残星晚殿灯。

山中凉可喜,涧水一泓冰。

(0)

松坡

陵坡擢孤根,生意已翘楚。

主人岁寒姿,于此眼目具。

夷荒挺劲节,偃盖浥漙露。

相对琳琅篇,后来惭骥附。

(0)

临江仙.二首·其二

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

寻思模样早心忪。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

遥怜南埭上孤篷。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0)

赠张潜道

张生何为者,落魄不自拘。

独携三尺琴,笑别妻与孥。

一来泊吾里,忽已月再虚。

朝游故人馆,暮止佛子庐。

虽无食羹馀,所乐常晏如。

我欲有所进,生闻勿烦纡。

君子闲有道,不专块然居。

无道祇深适,呜戏亦已愚。

愿生脱尘鞅,从我沧海隅。

(0)

碧牡丹

翠袖疏纨扇。凉叶催归燕。

一夜西风,几处伤高怀远。细菊枝头,开嫩香还遍。

月痕依旧庭院。事何限。怅望秋意晚。

离人鬓华将换。静忆天涯,路比此情犹短。

试约鸾笺,传素期良愿。南云应有新雁。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