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入高明处,云扉策杖登。
暑威消宿雨,清话听高僧。
骤马风檐铁,残星晚殿灯。
山中凉可喜,涧水一泓冰。
爱入高明处,云扉策杖登。
暑威消宿雨,清话听高僧。
骤马风檐铁,残星晚殿灯。
山中凉可喜,涧水一泓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顾逢在炎炎夏日造访东陵方丈寺纳凉的情景。首句"爱入高明处"表达了诗人对清幽之地的向往,他选择攀登云扉,暗示着寺宇坐落在崇高的地方。接着,"暑威消宿雨"写出了雨后天气转凉,暑气得以消减,环境清新宜人。
诗人与高僧交谈,"清话听高僧",体现了僧侣生活的宁静和智慧,以及与之交流的惬意。"骤马风檐铁"描绘了寺庙门前的景象,马蹄声在风中回荡,仿佛檐下铁铃般清脆。夜晚,"残星晚殿灯"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星星点点的灯火映照在寂静的殿宇。
最后两句"山中凉可喜,涧水一泓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凉的喜爱,涧水如冰,更显凉意,让人感到舒适宜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山中寺庙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在此处找到的清凉与心灵的宁静。
绕秋池、名姝偃仰,晨妆镜中彻。
蛾眉匀净,渐暖日微酣,分外娇绝。
雪儿小字,凭改唤、红儿丰韵别。
记偷觑、粉腮羞晕,画帘风乍揭。
昨夜梨花梦醒,海棠魂映,一片晚霞秋月。
吟赏处,疑仙手、芳痕重捏。
知还想、锦城艳丽,且试看、繁葩当槛列。
预愁那、玉容憔悴,金樽寒夜歇。
孰为归生老。看翛然乌巾鹤氅,风姿犹好。
偏喜镜台容易觅,扇底嫣然一笑。
况才比、温郎还妙。
架上彩毫应秃尽,须另寻、银管青螺扫。
知长夜,被花恼。莫嗤秋燕同潦倒。
问平生、容成秘术,些些可晓。
种玉仙缘天付与,消受翠鬟娇小。
真妒杀、鹊桥天表。
但得茂陵人似玉,任白头、大妇贻诗诮。
诧掌上,明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