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窗棂月在檐,无边风月任吟拈。
花因几暇香偏远,诗到秋来兴亦添。
剩有蝉声催露柳,恰饶萤火度虾帘。
封章问有何人奏,阶下丁丁响玉签。
风在窗棂月在檐,无边风月任吟拈。
花因几暇香偏远,诗到秋来兴亦添。
剩有蝉声催露柳,恰饶萤火度虾帘。
封章问有何人奏,阶下丁丁响玉签。
此诗《偶成》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景象。首句“风在窗棂月在檐”,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月光洒在屋檐与窗户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无边风月任吟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自由吟诵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
“花因几暇香偏远,诗到秋来兴亦添”两句,通过对比春花与秋诗的不同韵味,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情感的变化。春花虽美,却因短暂而显得稍显轻浮;而秋诗则因季节的更迭而更加深沉,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这种对季节变换的敏感捕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理解。
“剩有蝉声催露柳,恰饶萤火度虾帘”描绘了夏夜特有的景象——蝉鸣与萤火虫的闪烁,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蝉声催露,似乎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而萤火虫的光亮,则如同微小的希望之光,在黑暗中给予人们温暖与安慰。
最后,“封章问有何人奏,阶下丁丁响玉签”两句,以宫廷生活为背景,借问是否有大臣上奏,阶下玉签的声音象征着朝廷的决策与行动。这一部分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权力与政治的微妙观察,也反映了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季节、时间以及社会生活的独特感悟,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九曲青溪,千年陈迹,往事不堪依据。
老我重来,海乾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应讶野王当日,三弄罢、乍无语。□□□。
高牙大纛船如屋,又少甚笙歌,翠云箫鼓。
流恨入寒筝,离合君臣良苦。
花落几春□,无此一番风雨。
是何人、尚秦淮门馆,柳桥荷浦。
青山四面画图张,溪流月下鸣汤汤。
山之下兮水之旁,有人结茅作书堂。
诵声洒洒流琳琅,使我一听乐洋洋。
应问谁为师匠良,风流相种如龚郎。
天孙付以锦绣肠,一挥十纸烂成章。
上与奎宿争光芒,器成未售此焉藏。
吁嗟无地堪翱翔,尘缨自濯歌沧浪。
床头金尽羞悭囊,山鬼吹灯夜恓惶。
蚊雷聚噪肆颉颃,仗剑起舞涕泗滂。
劝君停剑无庸伤,时平贤路如康庄。
鸾凤引喙鸣高岗,时危此道隘且荒。
横宝在道暗无光,运行如此休慨慷。
男儿立身当自强,精金须经百鍊刚。
膜外荣枯等秕糠,惟忠惟孝不可忘。
请君倾耳听柏梁,谓余不信来对床。
谁为尧舜徒,孔子而已矣。
人皆是尧舜,未必知孔子。
伯夷不辱身,柳下援而止。
孔子尚有言,我则异于是。
兼爱为无父,排斥固其理。
孔墨必相用,自古宁有此。
退之嘲鲁连,顾未知之耳。
如何蔽于斯,独有见于彼。
凡人工自私,翟也信奇伟。
惜乎不见正,遂与中庸诡。
退之醇孟轲,而駮荀杨氏。
至其趣舍间,亦又蔽于己。
化而不自知,此语孰云俚。
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