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转残经月未斜,莲灯艳艳簇窗纱。
觉来文字无真性,迷悟何须问法华。
数转残经月未斜,莲灯艳艳簇窗纱。
觉来文字无真性,迷悟何须问法华。
这首诗《闭关(其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闭关修行的场景与内心感悟。
首句“数转残经月未斜”,描绘了一幅夜晚修行的画面。僧人手持佛经,虔诚地诵读,时间在经文的翻转中悄然流逝,而月亮依然高悬,未至西斜。这既展现了修行的漫长与专注,也暗示了时间的静谧与修行者内心的平和。
次句“莲灯艳艳簇窗纱”,进一步渲染了修行环境的庄严与美丽。莲花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窗户的纱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光景,更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第三句“觉来文字无真性”,表达了诗人对文字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在修行过程中,文字作为载体,虽然承载着佛法的教义,但在觉醒的瞬间,诗人意识到这些文字并非事物的本质,它们只是引导心灵通往真理的工具。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空”的观念,即万物皆空,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最后一句“迷悟何须问法华”,总结了诗人对于修行与觉悟的领悟。在经历了迷惑与觉悟的过程后,诗人认为没有必要再追问佛法经典中的答案,因为真正的理解来自于内心的体验与觉醒。这句话体现了禅宗思想中“自悟自得”的精髓,强调了个人内在的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闭关修行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感悟的表达,展现了佛教哲学中关于修行、觉悟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是何人剪取,几朵红云,濯锦江边。
花信今年晚,看纤苞半拆,珠蕊初圆。
烧烛镜奁芳夜,睡起鬓横烟。
算玉胆装来,深枝未许,蝴蝶双眠。堪怜。
艳阳日,惹满院春寒,雨咤风颠。
争忍抛金盏,怅朱唇偏小,酒晕空妍。
只有旧时吟管,和恨写蛮笺。
怕捲起帘衣,漫山桃李情暗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