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雨.本意》
《秋夜雨.本意》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秋夜雨   押[屋]韵

小楼细袅愁丝绿,和烟扶上庭竹。

飞来檐瓦响,都泻作、奔浑秋瀑。

雨肥越显孤灯,展夜衾、欲睡难熟。

别院弦柱促,正滚入、淋铃哀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雨中的小楼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凄凉与哀愁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意境。

“小楼细袅愁丝绿”,开篇即以“愁丝”点明主题,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忧郁与愁绪。绿色的小楼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孤独,仿佛是主人公情感的外化。接着,“和烟扶上庭竹”一句,通过烟雾缭绕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朦胧与寂静,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思绪的飘渺与迷茫。

“飞来檐瓦响,都泻作、奔浑秋瀑。”檐瓦上的雨水滴落,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不仅描绘了雨势之大,也象征着主人公情感的激荡与释放。这句诗将自然界的雨声与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雨肥越显孤灯,展夜衾、欲睡难熟。”雨声使得孤灯更加明亮,却也让人难以入眠。孤灯与夜衾的对比,既表现了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挣扎。欲睡难熟,既是身体的疲惫,更是心灵的煎熬。

“别院弦柱促,正滚入、淋铃哀曲。”在另一个庭院里,弦乐的声音急促响起,仿佛是淋铃哀曲的演奏,进一步加深了悲凉的氛围。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写,将听觉与情感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哀伤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雨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以及在自然与内心冲突中寻求解脱的过程。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送略禅者归南岳

林下钟残又拂衣,锡声还独向南飞。

千峰冷截冥鸿处,一径险通禅客归。

青石上行苔片片,古杉边宿雨霏霏。

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

(0)

送人归吴

比说归耕钓,迢迢向海涯。

春寒游子路,村晚主人家。

野岸纷垂柳,深山绿过茶。

重寻旧邻里,菱藕正开花。

(0)

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

秣陵长忆共吟游,儒释风骚道上流。

莲幕少年轻谢朓,雪山真子鄙汤休。

也应有作怀清苦,莫谓无心过白头。

欲附别来千万意,病身初起向残秋。

(0)

乱后经西山寺

松烧寺破是刀兵,谷变陵迁事可惊。

云里乍逢新住主,石边重认旧题名。

闲临菡萏荒池坐,乱踏鸳鸯破瓦行。

欲伴高僧重结社,此身无计舍前程。

(0)

谢人惠拄杖

何处云根采得来,黑龙狂欲作风雷。

知师念我形骸老,教把经行拄绿苔。

(0)

晓嶂猿开户,寒湫鹿舐冰。

当空吟待月,到晚坐看山。

一年三领郡,领郡管仙山。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