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丛苇隐君家,门倚西风散雪花。
几度夜深看雁集,一钩寒月映寒沙。
水西丛苇隐君家,门倚西风散雪花。
几度夜深看雁集,一钩寒月映寒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景象。首句“水西丛苇隐君家”,以“丛苇”隐喻诗人居住之所,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隐逸之感。接着,“门倚西风散雪花”,通过“西风”和“雪花”的意象,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仿佛在说,即使是在秋天,也有雪花飘落,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几度夜深看雁集”,这一句将视线从白天转向夜晚,描绘了大雁在夜幕降临时聚集的情景。大雁南飞是秋季常见的景象,诗人在这里通过“几度”和“夜深”强调了这种现象的频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最后一句“一钩寒月映寒沙”,以“寒月”和“寒沙”为画面主体,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月亮如钩,静静地悬挂于夜空,照亮了寒冷的沙滩,给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凄凉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学意味。
何山弁山秀可掬,上若下若蘋苕绿。
翰林学士偶归来,亭倚鸥波送飞鹄。
鹄飞尽没沧茫境,衣上青天倒摇影。
鹿头舫子湖州歌,想带南风觉凄冷。
冰盘瓜李进仲姬,生绡画就复题诗。
郑虔三绝世无有,于乎何幸再见至大三年时!
乌夜啼,在庭树,乌啼哑哑天欲曙。
阿儿被诬身系狱,尽室烦冤受荼毒。
乌啼何为绕吾屋?
下堂唤妇起听乌,忽喜淮南儿有书。
书中报道儿罪脱,此乐欣欣天下无。
儿归拜母为母说,泰州使君当世杰。
执法霜台旧司臬,明如青天皎如月。
冤狱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诬得雪。
海可枯,山可裂,使君之德不可灭。
乌啼爱我庭树枝,我爱使君君不知。
使君归朝奉天子,日日听乌为君喜。
旧城城旧人民新,新城城新无旧人。
旧城城外兵一解,新城城中齐覆瓦。
万瓦鳞鳞次第成,将军令严鸡犬宁。
将军爱民如爱子,百贾皆集新城市。
浙米淮盐两相直,楚人之弓楚人得。
何时四海无荆棘,北贾贩南南贩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