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在庭树,乌啼哑哑天欲曙。
阿儿被诬身系狱,尽室烦冤受荼毒。
乌啼何为绕吾屋?
下堂唤妇起听乌,忽喜淮南儿有书。
书中报道儿罪脱,此乐欣欣天下无。
儿归拜母为母说,泰州使君当世杰。
执法霜台旧司臬,明如青天皎如月。
冤狱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诬得雪。
海可枯,山可裂,使君之德不可灭。
乌啼爱我庭树枝,我爱使君君不知。
使君归朝奉天子,日日听乌为君喜。
乌夜啼,在庭树,乌啼哑哑天欲曙。
阿儿被诬身系狱,尽室烦冤受荼毒。
乌啼何为绕吾屋?
下堂唤妇起听乌,忽喜淮南儿有书。
书中报道儿罪脱,此乐欣欣天下无。
儿归拜母为母说,泰州使君当世杰。
执法霜台旧司臬,明如青天皎如月。
冤狱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诬得雪。
海可枯,山可裂,使君之德不可灭。
乌啼爱我庭树枝,我爱使君君不知。
使君归朝奉天子,日日听乌为君喜。
这首《乌夜啼引》由元末明初诗人陈基所作,以乌鸦的啼叫为线索,描绘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诗中首先描绘了清晨时分,乌鸦在庭树上啼叫的情景,预示着天将破晓。接着,诗人引入了一个家庭悲剧:阿儿因被冤枉而入狱,全家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然而,乌鸦的啼叫声却带来了转机——它似乎引领着阿儿的家人找到了希望。通过乌鸦的指引,他们得知阿儿已被释放的消息,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喜讯,让全家人欢欣鼓舞,认为这是天下最令人喜悦的事情。
故事的高潮在于,阿儿归来后向母亲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位使君(地方官员)以其公正严明著称,不仅解决了冤案,还让已经死去的人得以重生,冤屈得以昭雪。这种恩德如同海枯石烂般不可磨灭。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仰之情,同时借乌鸦与庭树的形象,隐喻了乌鸦的啼叫不仅带来了光明,也象征着正义和希望的降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正义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公正与善良的向往和颂扬。
炎蒸欣傍晚,扫地坐宽凉。
入竹风逾冷,生荷水亦香。
蚁行缘食几,萤照落书床。
听得农人语,今年稻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