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百卉腓,旅雁思南翮。
凉风吹客衣,嗟君事行役。
三调不徙官,依然在儒籍。
皇朝重文教,此任故精择。
诸生得造就,疑义资剖析。
入室与升堂,煌煌尽圭璧。
冷热固人情,于君自无斁。
浩歌菁莪篇,芳尘满瑶席。
仲秋百卉腓,旅雁思南翮。
凉风吹客衣,嗟君事行役。
三调不徙官,依然在儒籍。
皇朝重文教,此任故精择。
诸生得造就,疑义资剖析。
入室与升堂,煌煌尽圭璧。
冷热固人情,于君自无斁。
浩歌菁莪篇,芳尘满瑶席。
这首诗描绘了仲秋时节,百花凋零,旅雁南飞的景象,寓含着对友人即将离别前往南方的感慨。诗中以“凉风吹客衣”一句,既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友人旅途的艰辛。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长期为官不迁,仍坚守儒籍的敬佩之情。
后半部分,诗人赞扬了当朝重视文教,选拔官员时注重其文学素养和教育能力。并提到,通过这样的选拔,众多学子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疑难问题得以解答。诗人认为,无论是冷遇还是荣华,都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最后,诗人以“浩歌菁莪篇,芳尘满瑶席”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其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文教政策的肯定和赞美,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