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月至子复,书云七日来。
六日七分说,观天何隘哉。
午月至子复,书云七日来。
六日七分说,观天何隘哉。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大衍易吟四十首(其二十二)》。诗中“午月至子复,书云七日来”,表达的是对时间流转和宇宙运行规律的观察与思考,其中“午”指的是午时,即太阳达到最高点的时刻,“子”则是夜晚十一点到一点的时段,“复”意味着循环往复。这里,诗人通过月亮从午时移动至子时的过程,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周期性。
“六日七分说,观天何隘哉”,则是诗人对宇宙规律的进一步探讨。“六日”可能指的是一周的时间,“七分”则有几种解释,一种可能是指古代将月份划分为七个部分来计算农事,另一种可能是指天文学上的七分之说,即观察天象以预测未来。这里“说”字可以理解为讨论或解读,“观天何隘哉”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对于这种规律是否能被完全认识和掌握的疑问。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的哲思与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时间流转和天象变化的观察,抒发了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般若真微妙,无相为宗要。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
研穷理趣长,堆卷积山冈。
言言不及,一口吸西江。
方言称智慧,真人本无位。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
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
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
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
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
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