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逦长堤度六骖,诗中景趣画中探。
七桥稊柳黄金嫩,两淀融冰绿玉涵。
悦可水乡经赵北,早教春意递江南。
村民夹路尊亲共,富教难臻用此惭。
迤逦长堤度六骖,诗中景趣画中探。
七桥稊柳黄金嫩,两淀融冰绿玉涵。
悦可水乡经赵北,早教春意递江南。
村民夹路尊亲共,富教难臻用此惭。
这首诗描绘了长堤的壮丽景色与浓厚的人文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长堤之美融入诗行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句“迤逦长堤度六骖”,开篇即以动态的视角展现长堤的绵延不绝,六骖(六匹马)的行进,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长堤的长度与宽度,给人以视觉上的延伸感。
“诗中景趣画中探”一句,巧妙地将诗歌与绘画艺术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长堤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同源的艺术理念。
接下来,“七桥稊柳黄金嫩,两淀融冰绿玉涵”两句,分别描绘了长堤上七座桥梁与两岸稊柳的生机勃勃,以及两处湖泊中融化的冰面如绿玉般的清澈与生机。这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与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悦可水乡经赵北,早教春意递江南”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局部的长堤美景,转向更广阔的地域景观,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从北方逐渐向南方蔓延的过程,充满了季节变换的韵律美。
最后,“村民夹路尊亲共,富教难臻用此惭”两句,将人文关怀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描绘了村民们在长堤旁恭敬地迎接尊贵的客人,以及他们对知识与教育的渴望与追求。这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堤及其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
万法归一心,一心何所寄。
灵光自巍巍,无物不具备。
如来既先觉,要警众生寐。
倒说纵横说,莫非明此事。
上根可与语,惟有十二士。
问略答更详,玄关大开示。
下及三种观,真修岂容废。
定轮各差殊,均入清净地。
直须顿悟入,不落第二义。
圆觉与圆通,总是闲名字。
迟落前溪水,田家借一椽。
容身函丈地,阖眼湿薪烟。
马饲牛栏下,人眠狗窦边。
此行频窘涩,吾意亦安然。
与君邻并共烟霞,乘兴时时过我家。
更漏一新闻晓角,门阑数级看秋花。
湖山对值全如买,风月相期不用赊。
赖有醉毫吟更苦,他年分作句图誇。
云峰一变隔炎凉,犹喜重来饭积香。
宿鸟水干迎晓闹,乱帆天际受风忙。
青鞋踏雨寻幽径,朱火笼纱语上方。
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