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酬寄周二鲁符卿》
《秋日酬寄周二鲁符卿》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万里秋江入画图,望中人已北归无。

十年海畔烟波迥,一疏朝端日月孤。

国论当时频倚借,民生何计许昭苏。

只求且漏渔竿税,着得扁舟在镜湖。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秋日酬寄周二鲁符卿》。诗中描绘了秋日江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首句“万里秋江入画图”,以壮阔的秋江景象开篇,将辽阔的江面比作一幅画卷,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思绪。接下来,“望中人已北归无”一句,转而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通过“北归”这一动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怀念。

“十年海畔烟波迥,一疏朝端日月孤”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融入了对时局的感慨。这里以“十年”、“海畔”、“烟波”、“一疏”、“朝端”、“日月孤”等意象,描绘出一种孤独、寂寞而又深远的意境,既是对友人离别之痛的表达,也是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国论当时频倚借,民生何计许昭苏”两句,直接点出了对国家政治与民生问题的关注。诗人认为,在国家的政治讨论中,自己曾多次提出建议,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时局,如何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却显得力不从心。这两句体现了诗人作为士大夫对于国家责任的担当与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忧虑。

最后,“只求且漏渔竿税,着得扁舟在镜湖”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暂时放下政治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的愿望。通过“渔竿税”的轻松比喻,以及“扁舟在镜湖”的美好想象,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其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赠吴秀才

万户侯家几叶孙,弟兄红旆独乌巾。

携琴人入庐山去,谁信朱门有逸人。

(0)

谒赵东野

水树摇窗榻见天,空花换尽我依然。

吟情豁处因闻道,隐趣深来颇入禅。

不以耳听何用洗,且无琴在底须弦。

未知遇得开关否,破费沧江月一船。

(0)

题汪水云诗卷·其三

斜阳葛岭少人行,一片荒山系废兴。

留得临湖春雨观,东风摇落木香棚。

(0)

赠游仁翁

南山有好鸟,来集鸿鹄行。

鸣声日已都,六翮岁以长。

虽云气类集,习久迹已忘。

所期逍遥游,一息视八荒。

三年稻粱少,去与鹰鹯翔。

好音变饥啸,鸷声嗔馋肠。

重来见鸿鹄,反噬气益张。

鸿鹄不汝尤,矰缴防汝伤。

(0)

秋夕

客散烛亦尽,明月共寂寥。

三生东华梦,岁晚依僧寮。

秋宵岂不凉,客心自如烧。

循檐耿无寐,顾影自萧萧。

(0)

感怀

自缘举世弃君平,宁为莼鲈忆季鹰。

不识将军何用揖,元非进士底须称。

归寻城郭浑如鹤,只欠袈裟便是僧。

书册至今成粪土,夜窗犹对短檠灯。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