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夕》
《秋夕》全文
宋 / 罗公升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客散烛亦尽,明月共寂寥。

三生东华梦,岁晚依僧寮。

秋宵岂不凉,客心自如烧。

循檐耿无寐,顾影自萧萧。

(0)
注释
客散:客人离去。
烛亦尽:蜡烛燃完。
寂寥:寂静无人。
三生东华梦:前世今生的梦想。
岁晚:年底。
僧寮:僧人住所。
秋宵:秋天的夜晚。
岂不凉:难道不凉爽吗。
如烧:像燃烧一样。
循檐:沿屋檐走。
耿无寐:难以入睡。
顾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
萧萧:形容孤独或凄凉。
翻译
客人散去后,蜡烛也燃尽,只剩下明亮的月光照着这寂静的夜晚。
我曾在东华做着三世的梦,如今到了年终,只能依靠僧侣的住所度日。
秋夜的寒气固然清凉,但我的心却像火一样炽热。
我沿着屋檐走动,难以入眠,看着自己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倍感孤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静谧,诗人以"客散烛亦尽"开篇,暗示了人去楼空的寂寥氛围。"明月共寂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将自然的清冷与内心的孤独融为一体。"三生东华梦"暗含诗人对往昔梦境的追忆,而"岁晚依僧寮"则透露出一种淡泊出世的生活态度。

"秋宵岂不凉"直接点出季节特征,但诗人的心境并未因此而清凉,反而如"客心自如烧"般炽热,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忧虑或情感纠葛。"循檐耿无寐"写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耿无寐"刻画出他的焦虑和失眠状态。最后"顾影自萧萧"以自我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独落寞的身影,以及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秋夕》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秋夜独处时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的深深思考。

作者介绍

罗公升
朝代:宋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猜你喜欢

东林庵

东林名胜夙神驰,院外僧庵庵外祠。

剩有箭河环一水,更无乔木翳千枝。

大儒高衲成同传,幽草闲门动远思。

惆怅风流王学士,寒宵谁续咏梅诗。

(0)

读书罨画楼

离溪罨画亦天成,时鸟缗蛮有友声。

读罢残编心一静,个中消息最分明。

(0)

白牡丹二首·其二

人间称富贵,曾识此英奇。

不谱青莲曲,应歌白雪词。

无双看月貌,弟一比仙姿。

顷刻花如玉,天香入座时。

(0)

和友人新柳词六首·其二

春风摇漾一丝丝,嫩绿轻黄二月时。

见说流莺栖不稳,低飞仍觅隔年枝。

(0)

偕冯芝亭郑南圃东庵纳凉即景口占二首·其二

明月今宵满,清谈暑气消。

鸥飞蒲叶战,鱼跃浪花摇。

(0)

秋澜村

向野构离宫,当秋驻行辔。

一水曲抱原,千山远横翠。

石桥凡几度,兴会随时异。

轩榭故好在,琴书足佳致。

栖情西昊景,寄妙南华意。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