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都,三足乌,三年乌生三十雏。
东方烛龙夜回车,气朔推迁盈复虚。
缇室重吹凤凰琯,雌雄十二春声煖。
桃之都,三足乌,三年乌生三十雏。
东方烛龙夜回车,气朔推迁盈复虚。
缇室重吹凤凰琯,雌雄十二春声煖。
这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首先,“桃之都,三足乌”开篇即引入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元素——桃之都,是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三足乌则是日出时分在天空中飞翔的神鸟。这样的设定立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
接着,“三年乌生三十雏”,描述了三足乌的繁殖现象,寓意着生命的繁衍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这种夸张的数字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也强化了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
“东方烛龙夜回车,气朔推迁盈复虚”,这里将东方的烛龙与夜晚的回车相联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烛龙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而“气朔推迁盈复虚”则表达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衰败、再生长的循环过程,体现了宇宙间永恒的动态平衡。
“缇室重吹凤凰琯,雌雄十二春声煖”,最后两句转向对春天的描绘。缇室指的是宫廷中的音乐厅,凤凰琯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宫廷中再次响起的春日乐章。雌雄十二春声煖,则是说春天的声音充满了温暖与生机,不仅有音乐的和谐,还有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这一句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与活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
汉士守一经,其义或駮舛。
真儒起北海,卓哉郑司农。
博综六艺旨,叩之等木钟。
于时内外学,罔不罗心胸。
用以释仪象,明堂暨辟雍。
初非尚怪异,专一谭鱼龙。
至于五帝名,亦惟祀典从。
德业既日尊,弟子争扳逢。
黄巾拜车下,后儒翻不容。
一朝辍栗主,俎豆何由供。
嗟彼黎丘鬼,乃以祀瞽宗。
枌榆繁羽族,琐细无定名。
所谋非稻粱,不与鸡鹜争。
张罗始何日,遂使风俗成。
机发尽掩覆,一罗歼群生。
持此饮啄具,充君鼎俎烹。
苦惭托体微,不足一杯羹。
同类为啾啾,失侣长哀鸣。
君辍筵上箸,请听檐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