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诘无言师。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诘无言师。
此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比昔日友人子舆病重时的情景与现今古塑维摩像的病态模样,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即真正的智者能够超越生死之境,内心的变化如同云卷云舒,不为世间琐事所动。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教中“无我”思想的领悟。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一句,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坚定与自信,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能谈笑自如,这里的“此叟”指的是维摩诘,佛教典籍中的高僧,以其神通广大、智慧无边著称。
诗中还通过田翁里妇不顾野鼠衔髭的描写,强化了人生易逝、世事无常的主题。最后,“谁能与诘无言师”一句,则是对维摩像乃至佛法深奥难以捉摸的一种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内心平和的心灵境界。
危磴俯寒水,阴崖擘苍烟。
上开冰雪窟,下垂珠玉渊。
何时雷斧手,拓此壶中天。
自然浑沌窍,不受百巧镌。
地胜集灵气,木石含清坚。
三子果谁欤,流辈孰后先。
我来叩玉扃,欲访云雨仙。
呼龙龙未醒,日高贪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