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势纷披,瑶琴谁鼓成连操。笔情飘渺。
似泛神仙棹。环佩珊珊,别有凌虚貌。春寒峭。
清冰浅照。一幅飞琼稿。
风势纷披,瑶琴谁鼓成连操。笔情飘渺。
似泛神仙棹。环佩珊珊,别有凌虚貌。春寒峭。
清冰浅照。一幅飞琼稿。
这首《题水仙册子十二首·点绛唇(其八)风》由清代诗人谈印梅所作,以水仙为主题,描绘了水仙在风中的姿态与意境。
“风势纷披,瑶琴谁鼓成连操。” 开篇以“风势纷披”描绘出水仙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仿佛瑶琴被风吹动,奏出连绵不绝的乐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与音乐相联系,营造了一种和谐而悠扬的氛围。
“笔情飘渺。似泛神仙棹。” 接着,诗人通过“笔情飘渺”表达了对水仙形象的描绘,仿佛是用飘渺的笔触在画布上勾勒出水仙轻盈如神仙驾舟的形象。这种描述既展现了水仙的轻盈与高洁,也体现了画家或诗人的艺术才华。
“环佩珊珊,别有凌虚貌。” “环佩珊珊”形容水仙身上的装饰物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悦耳的声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同时,“凌虚貌”则进一步强调了水仙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她置身于云端,远离尘世的喧嚣。
“春寒峭。清冰浅照。一幅飞琼稿。” 最后,诗人通过“春寒峭”描绘了春天的寒冷,但水仙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现出清冷而明亮的美,如同冰面上反射的阳光,照亮了整个画面。这里的“飞琼稿”可能是指水仙的画稿或是诗人对水仙美的赞美,寓意着水仙之美如同飞舞的琼花,令人赞叹不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在风中姿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巧妙渲染,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清新又高雅的艺术境界,展现了水仙独特的魅力和诗人深邃的情感。
浩翁曲肱一浩斋,焉知廊庙与蒿莱。
此翁定复死不死,旧斋又新有贤子。
斋前种树初如椽,如今过云欲造天。
作人谁无半点气,草动风惊便心醉。
回山倒海不关身,古人与我各何人。
杉溪老人是翁友,拈出问渠渠领否。
帝城二三月,海堂一万株。
向来青女拉滕六,戏与一撼即日枯。
东皇夜遣司花女,手挼红蓝滴清露。
染成片片净练酥,乱点梢梢酣日树。
蓬莱仙人约老翁,寄笺招唤陆龟蒙。
为花一醉也不惜,就中一事最奇特。
海棠两岸绣帷裳,是间横著双胡床。
龟蒙踞床忽倒卧,乌纱自落非风堕。
落花满面雪霏霏,起来索笔手如飞。
卧来起来都是韵,是醉是醒君莫问。
好个海棠花下醉卧图,如今画手谁姓吴。
今日意不惬,出游聊逍遥。
父子自为伴,何须外招邀。
过溪足小倦,临流坐危桥。
回头顾吾庐,竹树翳草寮。
独有万花亭,岿然出山椒。
高陂泻溪水,环佩锵琼瑶。
飞流迸空起,平水和天摇。
舂淙到潭底,势尽自浮漂。
蟹眼沸不停,雪山涌还消。
近观绝汹汹,远听渐萧萧。
忽逢绿头公,携孥鼓丹桡。
喧呼苇间出,得意似见骄。
我行为小立,流鱼偶双跳。
人物各自适,兹游定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