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翁曲肱一浩斋,焉知廊庙与蒿莱。
此翁定复死不死,旧斋又新有贤子。
斋前种树初如椽,如今过云欲造天。
作人谁无半点气,草动风惊便心醉。
回山倒海不关身,古人与我各何人。
杉溪老人是翁友,拈出问渠渠领否。
浩翁曲肱一浩斋,焉知廊庙与蒿莱。
此翁定复死不死,旧斋又新有贤子。
斋前种树初如椽,如今过云欲造天。
作人谁无半点气,草动风惊便心醉。
回山倒海不关身,古人与我各何人。
杉溪老人是翁友,拈出问渠渠领否。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创作的,题目为《题周鲠臣浩斋》。诗中通过对浩斋环境的描绘和主人公周鲠臣的人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其品质和智慧的赞赏。
"浩翁曲肱一浩斋,焉知廊庙与蒿莱。" 这两句诗通过形容浩斋的宽敞和主人公周鲠臣的气度,暗示他超脱于世俗之上,不受外界干扰。
"此翁定复死不死,旧斋又新有贤子。" 这里表达了对周鲠臣生命力和精神传承的赞美,他虽年迈但精神依旧,而他的后代也继承了他的德行。
"斋前种树初如椽,如今过云欲造天。" 描述了庭院前的树木从最初的小小样子,到现在已然参天蔚蓝,形象地展示出周鲠臣的修养和抱负。
"作人谁无半点气,草动风惊便心醉。"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于有才华、有作为者的赞美之情,每个人都有一份不愿平庸的志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让人心生感激。
"回山倒海不关身,古人与我各何人。"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对于世间纷争和变迁,他选择了淡然处之,与古人不同寻常路。
"杉溪老人是翁友,拈出问渠渠领否。"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对周鲠臣的敬意,将他与自然界相融合,用杉溪老人的形象来询问和赞美周鲠臣是否能领悟大道。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周鲠臣超凡脱俗的个性和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杨万里对于德才兼备之人的崇敬之情。
曾拟罗浮访列仙,风烟缥缈石楼前。
林亭丹灶知何在,欲问当年葛稚川。
俯仰天吴如咫尺,万里乾坤悬几席。
黄龙洞口驾飞云,四百峰头生羽翼。
沧海瀰漫东复东,三更日出海波红。
枕书高望扶桑顶,咫尺天河有路通。
参差台殿曾游处,鹿鸣涧底闻人语。
捲帘飞瀑昼生寒,朱明草木多风雨。
谁是名山真主人,蓬莱阁上好寻真。
神游八极清风远,壶里同收天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