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清晨景象,通过对自然声音和光影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静谧超然的心境。
"远寺鸣金铎"一句,设定了场景,一个遥远的庙宇中传来梵钟的声音,为读者铺开了一幅宁静的画卷。紧接着,"疏窗试宝熏"则是诗人在晨光透过稀疏的窗棂,对着和煦的阳光冥思,这里的“宝”可能指的是佛经或是珍贵之物,而“熏”则是在日光的照射下,物象被温暖地映衬。
"秋声江一片"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声音的感受,那是一种大自然的呼唤,这里的“一片”可能指的是连绵不断或是广阔无边。接着,“曙影月三分”,则描写了黎明时分,初升的太阳与残留的夜晚月光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景象。
"倦鹤行黄叶"中,诗人以疲惫归巢的大雁为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超脱。"痴猿坐白云"则是对一只悠然自得于白云之上的猿猱的描写,这里的“痴”字透露出一种忘我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最后,“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诗人以一个道人的身份出现,他没有俗世间的事务,只是静坐着,手捧经卷,或许是在沉思,或许是在享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抱膝看回文"表达了一种对内在世界的深刻体验和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宦辙还如此,羁踪那复论。
冯唐垂白首,芳草漫王孙。
一病连三月,孤斟冗半蹲。
遥知对良夜,感旧亦声吞。
檐泪汛澜。添新绿、帘前露立烟鬟。
滕薛争先,不知多少琅玕。
洗梦溪声千尺落,偎人襟暖半床宽。水云寒。
红鱼白磬,断续更阑。归山。
吟壶纵小,计催诗剪烛,难得偷閒。
对影成双,灯前未感孤单。
明朝随分俯仰好,弃置鞭梢兼扇纨。
青蓑笠,趁涧痕添涨,准备投竿。
缘觉耳根知。溪声摇梦思。奈痴云、总是迷离。
未到上灯先闭户,斋静课,槿葵稀。破屋杜陵诗。
秋风防我欺。燕巢泥、扶上梁迟。
疑是茅龙衾恋旧,犹未肯,换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