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见中吴士,多称太守贤。
一毫无暴政,千里乐丰年。
心醉西楼月,身飞北阙天。
那知人事异,梦绝柳桥边。
每见中吴士,多称太守贤。
一毫无暴政,千里乐丰年。
心醉西楼月,身飞北阙天。
那知人事异,梦绝柳桥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武衍所作的《哀魏方泉(其一)》。从诗句内容来看,它主要描绘了对一位太守的赞美和怀念。首句“每见中吴士,多称太守贤”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太守的普遍赞誉,认为他德行出众。接着,“一毫无暴政,千里乐丰年”具体描述了太守治理有方,使得地方安宁,百姓丰收,展现出他的仁政和才能。
“心醉西楼月,身飞北阙天”这两句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太守高尚情操的仰慕,仿佛他的心灵沉浸在皎洁的月光下,象征着他的清廉和理想追求,而“身飞北阙天”则暗示他可能已经离开人世,升入朝廷,实现了某种精神上的超越。
最后两句“那知人事异,梦绝柳桥边”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感叹人事变迁,太守的美好形象只能在梦中再见于那柳桥边,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赞颂太守的贤明和政绩为主线,融入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契阔吴门千里,栖迟颍水三年。
臈炬光中气味,洞庭波上风烟。
我生泉石中,清赏殊不足。
得官汉上来,邂逅亦溪谷。
他时长安尘,用此尘外赎。
城南百馀里,洒落自风俗。
招提密相忘,一一俨西竺。
缅维作者谋,永集荆楚福。
兴国最佳胜,千柱列岩屋。
前疏白马泉,后据双凤麓。
衲衣拥云外,拄杖倚藤竹。
天龙咫尺耳,入户体生粟。
谁为逢氏迷,不复枨也欲。
落英无再红,秀发岂常绿。
共将香火心,稽首千手目。
老僧独何为,瞬我掣电速。
已矣勿重言,良药反成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