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多令.山中茅居,近悟瓦为不漏之理,物料毕集,阻雨待晴》
《唐多令.山中茅居,近悟瓦为不漏之理,物料毕集,阻雨待晴》全文
清 / 杨玉衔   形式: 词  词牌: 唐多令

缘觉耳根知。溪声摇梦思。奈痴云、总是迷离。

未到上灯先闭户,斋静课,槿葵稀。破屋杜陵诗。

秋风防我欺。燕巢泥、扶上梁迟。

疑是茅龙衾恋旧,犹未肯,换春衣。

(0)
鉴赏

这首《唐多令》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山中的生活情境,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开篇“缘觉耳根知。溪声摇梦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溪水潺潺的声音,仿佛能触动心灵深处的思绪,引发无尽的遐想。接下来,“奈痴云、总是迷离。”一句,既是对山中云雾缭绕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感慨。

“未到上灯先闭户,斋静课,槿葵稀。”描述了夜晚来临前,诗人早早地关闭门户,沉浸在宁静的斋室内,或许是在温习功课,或是冥想修身,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形成鲜明对比。而“破屋杜陵诗”则借用了杜甫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简陋的居所,却依然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富有深意的作品。

“秋风防我欺。”一句,形象地展现了秋季的寒风,似乎有意要侵扰诗人,但诗人对此已有防备,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适应能力。“燕巢泥、扶上梁迟。”通过描写燕子筑巢的场景,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时间的缓慢流逝,以及事物发展的不易。

最后,“疑是茅龙衾恋旧,犹未肯,换春衣。”诗人怀疑自己是否还留恋于旧日的生活状态,不愿意轻易改变,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反思,也是对新旧交替、变化与坚守之间矛盾心理的深刻揭示。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杨玉衔
朝代:清

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以号行,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从朱祖谋学梦窗,后即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晚年蛰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娱。
猜你喜欢

题画松

岂无夭桃枝,著花红满陌。

岂无纤柳条,与花相映射。

乃作石上松,岑寂凝寒碧。

我知画工意,握笔慎所择。

以彼桃与柳,先秋辄狼藉。

曷若虬龙姿,淩霜节不易。

(0)

锡苏火车道中

地缩车初动,山回树疾趋。

望亭花闪烁,浒墅水萦迂。

飘瞥千村过,斯须百里逾。

虎丘翘一塔,指点到姑苏。

(0)

又国难有感七绝二章·其一

烽火刀兵夜夜然,中华安靖望何年。

全家寄旅符祥巷,一枕战风那得眠。

(0)

壬申见沪报载吴佩孚蛰居故乡,触景生情,感伤时局,咏诗八章,足徵英雄末路之胸怀。余步原韵藉以消遣·其七

何年得见太平时,外患频来泪欲垂。

内顾心伤生派别,愈多党见愈难支。

(0)

赵伯母张太夫人成主之期赋诗三章·其三

年逾七秩返长空,灵墓前年葬邑东。

回溯太君多懿德,愧无椽笔辟幽衷。

(0)

复杨买文函附自感诗四章·其一

花报春风又一年,东南犹未息烽烟。

满腔心事无他想,聊与知音咏几联。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