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小霁顺风过谢阳湖》
《雪小霁顺风过谢阳湖》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古风

都梁三日雪没屋,小船行水如行陆。

山阳一朝帆遇风,大船行水如行空。

昨来牵夫冻得泣,买芦燎衣芦自湿。

朝来牵夫皆上船,收缆脱巾篷底眠。

楼船忽然生两翼,横飞直过阳侯国。

千村一抹片子时,四岸人家眼中失。

似闻咫尺是杨州,更数宝应兼高邮。

青天万里当径度,不堪回首都梁路。

(0)
注释
都梁:地名。
雪没屋:大雪覆盖了房屋。
小船:小型船只。
行水如行陆:在水中行驶像在陆地上行走。
山阳:地名。
帆遇风:遇到大风。
冻得泣:因寒冷而哭泣。
芦燎衣:用芦苇烧火取暖。
楼船:大型船只。
阳侯国:古代地名。
千村一抹:广袤的雪景。
咫尺:很近的距离。
杨州:地名,指扬州。
宝应:地名。
高邮:地名。
青天万里:广阔的天空。
不堪:难以忍受。
回首都梁路:返回都梁的路途。
翻译
都梁连着三天大雪覆盖了房屋,小船在水中行驶仿佛在陆地上行走。
山阳一日间,帆船遭遇强风,大船在水上航行如同飞翔在空中。
昨天拉纤的人冻得哭泣,买来的芦苇烧火取暖,芦苇反而被雪打湿。
今天早上拉纤的人们都上了船,收起缆绳,摘下头巾,在船舱底下休息。
巨大的楼船突然长出双翼,横冲直撞穿过阳侯国。
一片雪景映照千村,两岸人家的视线都被遮挡。
似乎听到近在咫尺的是扬州,还有宝应和高邮。
广阔的青天之下,我们只能径直前行,无法回头再走都梁那条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之后,诗人乘船经历的奇妙旅程。开篇“都梁三日雪没屋,小船行水如行陆。”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雪后的一片白茫茫景象,连房屋都快要被覆盖,小船在积雪中前进,就像走在陆地上一样。

接着,“山阳一朝帆遇风,大船行水如行空。”诗人换乘大船,一旦遇到风势,感觉就像是飞翔在空中一般,给人以极大的自由和快意。

“昨来牵夫冻得泣,买芦燎衣芦自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寒冷的感受,以及为了取暖所做出的努力,但却收效甚微。

“朝来牵夫皆上船,收缆脱巾篷底眠。”诗人的心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也渐渐放松下来,准备好一切登船出发,寻找一处安静之地休息。

“楼船忽然生两翼,横飞直过阳侯国。”这一转折点,将整个景象推向了一个奇幻的境界,楼船宛如长翼般在水面上飞驰,使人感到震撼。

“千村一抹片子时,四岸人家眼中失。”诗人通过这种超现实的体验,感受到了时间与空间的扭曲,每一个村落都像是被切割成碎片,而周围的人家也因这异乎寻常的景象而迷失方向。

“似闻咫尺是杨州,更数宝应兼高邮。”诗人似乎听到来自远方的信息,联想到那些熟悉的地方,如同在梦中一般地重温记忆。

最后,“青天万里当径度,不堪回首都梁路。”诗人面对这无边界的天空,仿佛可以直接穿越,然而,当他回望那已经远去的都梁之路时,却又感到一丝不舍和难以承受。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交织,以及时间空间在特定环境下的变化。它既是对美好瞬间的捕捉,也是对人生旅途中不可预知之美的赞叹。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无锡许溯伊编辑张文襄全集绘旧馆缀遗图徵题二首·其二

史笔难言是定哀,学分洛蜀各尊魁。

遗山亭与梨洲案,掇拾惭予识小才。

(0)

汪仲虎见示元日词答以一律

八十春秋荏苒过,屠苏依旧醉颜酡。

闭门风雪残年换,应节诗篇冷客多。

老学自题惭务观,天花不著谶维摩。

南荣咽暖浑无事,青眼逢君且放歌。

(0)

读史杂感四首·其四

共擅昭阳宠,春风姊妹花。

宫中歌赤凤,殿上落青蛇。

内使斜封敕,长街下泽车。

长门应自艾,悔过敢咨嗟。

(0)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十首·其二

倦抛心力逐无涯,山色溪声属自家。

吏隐洞壁馀隙地,秋来更欲补梅花。

(0)

自警二首·其二

满窗晴日督云翰,转侧斯须三上竿。

年届五箴毋自怠,烟云供养免寻欢。

(0)

牡丹

先人手泽百花荣,客过家园解笑迎。

独惜牡丹容瘦削,年年富贵受虚名。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