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手泽百花荣,客过家园解笑迎。
独惜牡丹容瘦削,年年富贵受虚名。
先人手泽百花荣,客过家园解笑迎。
独惜牡丹容瘦削,年年富贵受虚名。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牡丹花的观察与思考。诗人王季珠在描述牡丹时,并未直接赞美其华丽与富贵,而是通过对比和反思,揭示了牡丹在人们心中地位与其实质价值之间的差异。
首句“先人手泽百花荣”,诗人首先回顾了祖先留下的痕迹,以及百花盛开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历史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氛围。这里的“手泽”不仅指先人的劳作痕迹,也暗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着,“客过家园解笑迎”,诗人想象着访客经过自家花园时,面对繁花似锦的场景,会心一笑的情景。这一句通过客人的反应,侧面展现了花园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然而,诗的转折出现在“独惜牡丹容瘦削”一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牡丹的独特情感,不同于其他花朵的“笑迎”,牡丹似乎在诗人眼中显得有些“瘦削”,即不那么饱满或健康。这种描述并非贬低,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感慨,可能是在探讨牡丹的象征意义与现实表现之间的落差。
最后一句“年年富贵受虚名”点明了诗人的核心观点。牡丹因其艳丽的外表和象征的富贵,年复一年地受到人们的赞誉和追捧,但这种“富贵”是否只是表面的虚名?诗人或许在质疑,真正的富贵与荣耀是否仅仅依赖于外在的装饰与评价,还是需要内在的品质与价值来支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美、价值与名声的深层次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反思。
贫贱常戚戚,富贵常婜婜。
婜戚两无朕,祸变生东夷。
烽燧久未熄,干戈动经时。
王者岂好战,丑虏纷猖披。
狞飙振槁叶,严霜瘁枯枝。
败绩屡奏闻,旰食繁忧滋。
不才将家裔,激愤摧肝脾。
请缨岂无路,绝裾诚所悲。
骨肉渐已远,锋镝乃所私。
贫富会有尽,生死焉得知。
傫然为此别,此别非平时。
老母发浸白,定省谁扶持。
荣辱实自召,谤誉姑听之。
脱能赋归来,与君陈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