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
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
君家宝砚多奇石,一一玄圭与苍璧。
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
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
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證西来因。
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
茹藜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
万事推迁皆传舍,世间孰是常存者,画砚伊余聊税驾。
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
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
君家宝砚多奇石,一一玄圭与苍璧。
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
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
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證西来因。
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
茹藜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
万事推迁皆传舍,世间孰是常存者,画砚伊余聊税驾。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李廌所作,名为《以古画观音易眉子石砚歌》。诗中充满了对艺术和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物是常存与无常的哲学思考。
“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开篇即以汉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字子瞻)为背景,溪藤象征着自然与野趣,写赠眉石则是对古人留下的珍贵艺术品的赞美。
“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诗人表达了对传世佳作的渴望,但却感到时光流转,一切皆为空茫,无从寻觅。
“君家宝砚多奇石,一一玄圭与苍璧。”这里描绘了一幅藏有众多珍奇砚石的画面,每一块都如同天然的艺术品,充满了神秘与美感。
“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诗人对这件新到手的宝物持有质疑之心,它在众多珍品中显得平常,这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转而赞美一位名叫宝林的大师,其艺术造诣高深,能够使画作超凡脱俗,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
“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證西来因。”诗人表达了想要用自己的绘画交换对方珍贵的砚石,以此证明某种缘分或机缘。
“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若能够得到这件宝物,诗人则会在嵩山脚下的流水边,用它来写作,寻找灵感与创作的快乐。
“茹藜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这里描绘了一幅安逸自得的生活场景:在野外的茅草丛中坐着,用清澈的溪水洗过的手指,枕着一块古老的石头,写下新的诗篇。
“万事推迁皆传舍,世间孰是常存者。”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中,到底什么是能够永恒不变的呢?
“画砚伊余聊税驾。”结尾处,诗人轻松地用画和砚来比喻生命中的点滴收获,这些虽小,但也足以让人感到满足和快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艺术品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高雅的情趣。
帘拍风颠,云共雨、商量欲雪。
愁不寐、兽炉灰冷,寸肠千结。
罗带只贪珠泪濞,金钗不整乌云侧。
对菱花、空自敛双蛾,伤离别。心下事,凭谁说。
愁与恨,如山积。被傍人调闻,呢龟成鳖。
塞雁来时空怅望,梅花开后无消息。
恨薄情、拚却与分飞,还重忆。
夜漏彻三更,梦牛入我屋。
有角断而悬,有足折而缩。
惊觉细思量,谶有何祸福。
兆者事之先,形者心之属。
事既兆于心,梦乃形于腹。
入屋牛有盖,为牢事刑狱。
吾今尚缧囚,其应已桎梏。
体具牢方具,无足牢不足。
不足意无他,示予可脱辐。
去盖只论牛,其义尤可录。
牛足不下垂,得一生可续。
牛角不上横,得某去何速。
一旦忤君心,吾罪当何赎。
生去气横秋,风马不相逐。
下裂舆地图,上应周天宿。
峥嵘挽万钧,其始播百谷。
身虽在笼槛,志不经沟渎。
宁戚不吾歌,丙吉当吾哭。
安得如齐王,过堂怜觳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