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恩沾乡贡榜,学校例贡诸生员。
多岐取士从润色,百骸受蠹争夤缘。
穷巷授徒缺养母,普天为吏横索钱。
妙年立身在择术,老生常谈无弃捐。
科举恩沾乡贡榜,学校例贡诸生员。
多岐取士从润色,百骸受蠹争夤缘。
穷巷授徒缺养母,普天为吏横索钱。
妙年立身在择术,老生常谈无弃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赠予秀才姜彦翁的作品,表达了对科举制度下士人的感慨。首句“科举恩沾乡贡榜”赞扬了科举制度给予乡贡生员的恩惠,但接下来的“学校例贡诸生员”暗示了这种制度的普遍性和形式化。诗人批评了科举中选拔人才过于注重表面修饰,“多岐取士从润色”,而忽视了实质能力。
“百骸受蠹争夤缘”揭示了官场腐败现象,官员们为了升迁不择手段。“穷巷授徒缺养母”反映了教书先生生活的艰辛,甚至可能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普天为吏横索钱”则揭露了官吏滥用职权,强行勒索百姓的现象。
最后两句“妙年立身在择术,老生常谈无弃捐”告诫姜彦翁这样的年轻才俊,要选择正确的道路,不要被世俗的陈规陋习所束缚,要有独立思考和坚守原则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寄语,体现了张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道德操守的倡导。
清秋云散碧天露,策马遂造最高处。
谷中婪热尚觉炎,峰顶峭寒不禁遽。
几番画意徒凝眸,今朝亲到兴始酬。
树犹张王依岩绿,泉自清凉羃石流。
近村远墅都结揽,黍高稻下黄云染。
关外秋成乃尔佳,豫民被潦顿遥感。
泛舟昆明携近臣,继善南来亦同舸。
忽然博古谓盛世,袭彼汉名似弗可。
笑而谓之意固佳,黑土原非沿劫火。
未闻神池自尧乎,讵始茂陵刘郎那。
道古且置言今时,即云袭汉我不辞。
辟疆二万里以外,用兵才阅五载迟。
西海一带皆吾属,岁岁入贡朝丹墀。
伊犁耕牧日孳息,烽火不作宁边陲。
一狼千羊非所喻,试问元封能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