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详定试卷二首·其一》
《详定试卷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帘垂咫尺断经过,把卷空闻笑语多。

论众势难专可否,法严人更谨谁何。

文章直使看无颣,勋业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0)
注释
帘:遮挡视线的布帘。
咫尺:极近的距离。
断:中断。
经过:往来行人。
论众:众人议论。
势:形势。
专可否:独断是非。
法严:法律严格。
谨:谨慎。
文章:文学作品。
颣:瑕疵。
勋业:功绩。
保不磨:确保不受磨损。
高鸿:大雁。
寥廓:广阔。
回首:回头看。
张罗:琐碎事务。
翻译
帘子近得几乎阻断了来往,静听书卷中传出的欢声笑语。
在众人议论纷纷中难以独断是非,法律严苛时人们更加谨慎小心。
文章写得直截了当没有瑕疵,功业怎能确保不会经受考验。
似乎有高飞的鸿雁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不应回头关注那些琐碎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豪放派风格。诗中通过描绘考试场景和考生的心态,表达了对人才选拔过程中的严肃性与公正性的关注。

"帘垂咫尺断经过,把卷空闻笑语多"这两句描写的是科举考试时的紧张氛围。帘子垂下,考生手中拿着纸笔,匆忙间完成答题,而监考官则在一旁严格把关,听到考生之间偶尔传来的笑声和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

"论众势难专可否,法严人更谨谁何"两句表达了对考试公正性的强调。面对众多考生的答卷,评判他们的能力与才华本就不易,而在这样的场合中,更需严格遵循规则,以确保每个人的成绩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文章直使看无颣,勋业安能保不磨"这两句写的是考生对自己所学知识和文笔的自信。他们相信自己的才华不会被埋没,自己的努力与成就能够得到认可,并且这种认可是长久而坚固的。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人才选拔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遗憾的担忧。即使是在宽广无垠的天地下,也难免会有人才被埋没不见,或是考生在回首往事时,对自己的选择和命运感到迷茫与困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场景的细腻描绘,反映了王安石对于人才选拔公正性和严肃性的重视,以及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的关切。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满江红·其一

三黜归来,饭疏食、浑无愠色。

中年后、家如旅舍,身如行客。

轩冕岂非疣赘具,烟霞已是膏肓脉。

有些儿、隙地更疏泉,堆卷石。邻媪饷,新篘碧。

溪友卖,鲜鳞白。向陈编冷笑,孔明元直。

俗事不教污两耳,宴居聊可盘双膝。

取当年、行脚一枝筇,悬高壁。

(0)

苦寒行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著。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0)

又和感旧四首·其四

老马虺隤不服骖,累然病起泛溪南。

失侯我尚堪耘豆,出牧公方自种柑。

畏垒屡丰愧桑楚,汉嘉虽小屈岑参。

新年闻说茅柴贱,陌上逢人各半酣。

(0)

岁晚书事十首·其一

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

病眼看人殊草草,隔林迢递见梅花。

(0)

寿客

莫惜朝衣换酒钱,渊明邂逅此花仙。

重阳满满杯中泛,一缕黄金是一年。

(0)

浣溪沙·其二

雅称诗人美孟都。清新幽韵比来无。

新来学得绣工夫。

经卷但知从阿母,醉来翁已要人扶。

尚能把盏劝屠苏。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