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迥苍烟古,篱疏橘柚黄。
天高风落木,岁晏稻登场。
无复老盆饮,空馀邻笛伤。
征鸿摩晓月,铩翮犯严霜。
林迥苍烟古,篱疏橘柚黄。
天高风落木,岁晏稻登场。
无复老盆饮,空馀邻笛伤。
征鸿摩晓月,铩翮犯严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至冬初的田园景象,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开篇“林迥苍烟古”与“篱疏橘柚黄”两句,通过对树木和果实颜色的描述,勾勒出一个秋色浓郁的乡村景致,其中“苍烟”暗示了秋天特有的淡远氛围,而“篱疏”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物象的衰老。
接着,“天高风落木,岁晏稻登场”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景观变化。其中,“天高风落木”生动地描绘出秋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而“岁晏稻登场”则表明农事的紧迫和丰收的喜悦。
诗人在“无复老盆饮,空馀邻笛伤”两句中流露出一种淡然与孤寂的情怀。“老盆”可能象征着往昔岁月的消逝,“无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再拥有,而“空馀邻笛伤”则是对现实中的冷清和悲伤的描绘,通过邻里间偶尔飘来的笛声,增添了一份凄清感。
最后,“征鸿摩晓月,铩翮犯严霜”两句,则转向了冬日景象。其中“征鸿摩晓月”描绘出大雁在寒冷的早晨飞过明亮的月亮,而“铩翮犯严霜”则是对严冬清晨、冰霜覆盖下的景物做出的刻画,生动表现了冬季的肃杀与静谧。
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四季更迭中乡村的面貌,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孤寂情怀的感慨,是一篇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的佳作。
闭门莓苔青,攲枕风雨秋。
白日稍觉短,急景逝不留。
鸣蝉尖旧响,高槐老新柔。
吊古哀九辩,感今怀百忧。
是时甫七月,大火方西流。
阴麓悬暮色,停云挂空愁。
凉风飒然至,有声在林丘。
萧萧吹游子,意已思良裘。
隐几默不乐,读书将安求。
岂无三益友,共此百尺楼。
陈郎漳滨卧,久阙过我游。
朝来见颜色,厥疾云已瘳。
自兹可来往,笑谈更献酬。
不忧饭成糜,相约剑买牛。
谁能与此世,颠倒同薰莸。
昔贤登兹山,逸气凌清旻。
诵诗怀太白,考易思景纯。
至今平羌水,常浸月半轮。
追寻所凿室,石古莓苔新。
后岂无来者,倏忽迹已陈。
壁间记岁月,刻划如龙鳞。
自非传一世,烂若配三辰。
姓名虽尚存,谁复知其人。
我游方之外,久忘实之宾。
但饮佛耳泉,永洗凡心尘。
重来閒曳杖藜行,白帽依前似管宁。
风雨只如当日恨,江山不改故时青。
天寒未夕窗先暝,霜晚无声叶自零。
诗罢时为洛生咏,醉吟聊使故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