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欲求闲局理旧学作·其二》
《欲求闲局理旧学作·其二》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故园历历眼中分,非禹谁教不入门。

何处功名有成遂,玉初不献足犹存。

(0)
翻译
故乡的景象清晰地映入眼帘,不是大禹谁能教导我们不入此门。
哪里的功名能够轻易实现,即使没有玉璧献出,名声仍然留存。
注释
故园:故乡。
历历:清晰可见。
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
入门:进入(某个领域或得到某种地位)。
功名:指名声和地位。
成遂:轻易成功。
玉初:比喻珍贵的东西,这里可能象征着贡献或成就。
足犹存:名声仍然留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欲求闲局理旧学作(其二)》。诗中,诗人以故园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功名无常的感慨。"故园历历眼中分"描绘出清晰可见的故乡景象,而"非禹谁教不入门"则借用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暗示自己未能如大禹般取得显著成就,暗示了仕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无奈。接着,诗人进一步抒发对功名的看法:"何处功名有成遂",表达对功成名就的怀疑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玉初不献足犹存",以玉石比喻自己的才华,即使不被朝廷赏识,个人的修养和品性依然留存,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个人价值观的坚守。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后听角行

燕南壮士江城客,孤馆无眠心已折。

那堪夜夜闻角声,怨曲悲凉更幽咽。

一喷牵残杨柳风,五更吹落梅花月。

霜天裂却浮云散,雁行断尽疏星接。

馀音眇眇渡江去,依稀似向愁人说。

劝君且莫多叹嗟,家人恨杀生离别。

可怜辛苦为谁来,彫尽朱颜头半白。

万绪千端都上心,一寸肝肠能几截。

当时听角送南人,南人吹角不送人。

不如睡著东风恶,拍枕江声总不闻。

(0)

八月十五夜五河口观月

去年燕南醉明月,黄金台上秋风发。

两行燕玉笑姮娥,直著风神比颜色。

前年山南醉明月,露气风声缠玉节。

甲士挝鼓边声雄,汉水波翻岘山裂。

今年又作江南行,五河河口浇雄䲔。

举杯对月月浮动,酒浪摇碧金鳞生。

彷徨四顾天宇豁,九州四海一月明。

谁令此地限南北?鬨起祸乱挐甲兵。

人生大抵随所遇,南北东西无定住。

今宵对月倾金尊,便可长吟嚼佳句。

醉时抱月凌孤风,桂苑烟霄快高步。

浩歌乱扣白玉盘,天上人惊亦何惧。

不须槌碎黄鹤楼,何必翻倒鹦鹉洲。

大江江头呼李白,我欲与汝蓬山游。

赤城城头摇曳紫绮裘,白云云边倒卷苍玉瓯。

双成佐酒飞琼唱,不解人间更有愁。

(0)

武昌词三首·其三

汉阳宣教是妾夫,妾身未死缘事姑。

骑士朝来强拥去,抱石半夜投沙湖。

(0)

巴陵女子行

北来诸军飞渡江,突骑一夜满岳阳。

楼头火起入闾巷,曹逃偶走如牛羊。

巴陵女子尚书妇,生平不识门前路。

乱兵驱出势仓皇,夫婿翁姑在何处?

吞声掩泪行且啼,啼痕沾湿越罗衣。

此身忍使人再辱,裂帛暗写临终诗。

上言社稷安危事,下说投江誓天志。

一回宛转一悲辛,心折魂飞不成字。

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飒天为愁。

芙蓉零乱入秋水,玉骨直葬青海头。

古来烈妇才一二,谁似巴陵更文理。

名与长江万里流,丞相魏公还不死。

(0)

湖水来

枯风怒遏长川回,两湖五月生黄埃。

水晶宫碎洲渚出,昆明老火飞狂灰。

鱼龙错落半生死,乾坤枯槁无云雷。

海鲸怒抉海眼破,涛头一箭湖水来。

新声汩汩入黑壤,寒虹矫矫收苍霾。

鸥鸟静尽波不起,澄清无瑕玉镜开。

浮光四动青云第,倒影半浸黄金台。

何当乘兴呼太白,棹歌长入琉璃堆。

满船明月露花冷,翠绡银管飞琼杯。

(0)

再次寿道韵二首·其二

青青杞菊遍江庄,隐者盘餐意不忘。

蓑笠尚留垂钓石,茅茨重覆读书堂。

坐深村落成幽赏,行入禅扃有妙香。

回首城门车马迹,不堪尘事热中肠。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