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诸军飞渡江,突骑一夜满岳阳。
楼头火起入闾巷,曹逃偶走如牛羊。
巴陵女子尚书妇,生平不识门前路。
乱兵驱出势仓皇,夫婿翁姑在何处?
吞声掩泪行且啼,啼痕沾湿越罗衣。
此身忍使人再辱,裂帛暗写临终诗。
上言社稷安危事,下说投江誓天志。
一回宛转一悲辛,心折魂飞不成字。
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飒天为愁。
芙蓉零乱入秋水,玉骨直葬青海头。
古来烈妇才一二,谁似巴陵更文理。
名与长江万里流,丞相魏公还不死。
北来诸军飞渡江,突骑一夜满岳阳。
楼头火起入闾巷,曹逃偶走如牛羊。
巴陵女子尚书妇,生平不识门前路。
乱兵驱出势仓皇,夫婿翁姑在何处?
吞声掩泪行且啼,啼痕沾湿越罗衣。
此身忍使人再辱,裂帛暗写临终诗。
上言社稷安危事,下说投江誓天志。
一回宛转一悲辛,心折魂飞不成字。
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飒天为愁。
芙蓉零乱入秋水,玉骨直葬青海头。
古来烈妇才一二,谁似巴陵更文理。
名与长江万里流,丞相魏公还不死。
这首《巴陵女子行》由元代诗人郝经所作,描绘了一位巴陵女子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诗中开篇即以“北来诸军飞渡江,突骑一夜满岳阳”描绘了战乱的紧张氛围,接着“楼头火起入闾巷,曹逃偶走如牛羊”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随后,诗人聚焦于一位巴陵女子的命运,通过“巴陵女子尚书妇,生平不识门前路。乱兵驱出势仓皇,夫婿翁姑在何处?”的描述,展现了她从平静生活突然陷入战乱的恐慌与无助。女子的遭遇不仅令人同情,更体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冲击。
“吞声掩泪行且啼,啼痕沾湿越罗衣。此身忍使人再辱,裂帛暗写临终诗。”这一段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她面对侮辱时的坚强与决绝。她不仅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还立下了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上言社稷安危事,下说投江誓天志”。
“一回宛转一悲辛,心折魂飞不成字。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飒天为愁。”这段文字将女子的情感推向高潮,她的心灵被战争的残酷折磨得支离破碎,最终选择以死明志,其悲壮之举令人动容。她的形象如同盛开的荷花,虽在秋水之中凋零,却以其高洁的灵魂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芙蓉零乱入秋水,玉骨直葬青海头”。
最后,“古来烈妇才一二,谁似巴陵更文理。名与长江万里流,丞相魏公还不死。”诗人感慨于历史上像这位巴陵女子这样的烈妇凤毛麟角,并赞扬她的智慧与勇气,她的名字将与长江一同流传千古,甚至比丞相魏公还要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巴陵女子命运的深刻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的破坏和对人性的考验,同时歌颂了在逆境中坚持正义与爱国精神的伟大女性形象。
天回地迥浩茫茫,万象昭列四气翔。
人生其中百念长,消松至灵空彷徨。
持握径寸寿无疆,专静沈默道之乡。
心游至和迓百祥,有子贤哲孙枝昌。
委运任遇神不伤,念中无营身轻康。
春妍景淑日载阳,莺鸣华发化无方。
子孙拜上千年觞,心知和悦乐未央。
昔我少壮日,与君握杯酒。
仰见明月光,邀之为三友。
一笑千古空,世事复何有。
荏苒岁月疏,相看成白首。
今吾持一觞,祝君无疆寿。
借问此觞酒,还如少年否。
与我同时人,半已成腐朽。
而我幸与君,一觞还相偶。
回首生平欢,转觉澹可久。
但醉莫复问,君歌我击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