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弄玉潜过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

的应未有诸人觉,只是严郎不得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ěishìwéntángchāngguānruǐhuāxiàyǒuyóuxiān
táng / yuánzhěn

nòngqiánguòshùshíjiàoqīngniǎochūhuāzhī

deyìngwèiyǒuzhūrénjuézhīshìyánlángzhī

注释
弄玉:古代传说中的仙女,这里可能指代一位女子。
潜过:悄悄地经过。
玉树:形容华美如玉的树木,也可能指代贵重之物或人。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常象征传递信息的使者。
的应:大概,应该。
未有:没有。
诸人:众人,大家。
觉:察觉,发现。
严郎:诗中提到的人物,可能是女子的心上人。
不得知:无法知道。
翻译
弄玉悄悄经过玉树旁,不让青鸟从花枝飞出。
应该还没有人察觉到这件事,只是严郎无法得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细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和珍视。

首句“弄玉潜过玉树时,不教青鸟出花枝。”运用了富丽的想象,将玉蕊花比作玉树,以此来形容其清纯脱俗。同时,通过“不教青鸟出花枝”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希望保持这份美好不为外界所知,不愿让它被打扰。

接着,“弄玉潜过玉树时”的“弄玉”可能是指月神或仙女,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能够欣赏到玉蕊花之美的人。他们悄无声息地经过,仿佛在保护这份纯净。而“不教青鸟出花枝”则是说这些能够欣赏美好的人并不希望让外界知晓,即使是那青鸟也不例外。青鸟在古代常被用作传信的角色,这里可能暗指任何可能揭露秘密的存在。

末句“应未有诸人觉,只是严郎不得知。”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对这份美好的珍视。诗人认为除了自己与严郎之外,其他人并不知晓玉蕊花下游仙的存在,这份美好是如此的隐秘和独享。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鉴赏力。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春雨

春雨止复作,无聊终日閒。

殷红悲着地,浅绿暗归山。

云幕久蒙润,风扉每日关。

愁端与诗思,容易减朱颜。

(0)

晚春道中四首·其三

纤秾扫尽换清阴,便有南风欲荐琴。

漫道仙葩归阆苑,小儿造化本无心。

(0)

野步十首·其四

愁思冥鸿杳杳,吟情败叶纷纷。

归去满身溪雨,醉眠半枕山云。

(0)

文公书厨.出此谟训

仁心忧万世,出语岂能无。

拟之而后言,一字一明珠。

万化必有成,大中在方策。

渊泉端有自,聪明达天德。

(0)

愿月得雨兼旬秋晹人望已切再和前韵·其一

踰浃秋晹已望云,芭蕉一夜慰愁人。

阴阳各有时中处,不可相无似两轮。

(0)

孟子.猎较

道体从宜无害义,不容外物独违时。

未能槁食并泉饮,咽李哇鹅岂可为。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