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士弘枯木风竹图》
《李士弘枯木风竹图》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古风

狂蛟舞空苍髯挐,双铁蒙顶云交加。

亭亭霜标不受侮,惨澹天籁扶槎牙。

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

会须截玉化陂龙,拂拭苔光遗剑迹。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枯木风竹图景。首句“狂蛟舞空苍髯挐”,以狂舞的蛟龙比喻风中摇曳的竹子,形象地展现了竹子在狂风中的动态美,苍髯挐则描绘了竹枝在风中摆动的姿态,生动而有力。接着“双铁蒙顶云交加”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将竹子比作双铁,与云层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象。

“亭亭霜标不受侮,惨澹天籁扶槎牙”两句,赞美了竹子坚韧不屈的品格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亭亭霜标,意指竹子即使在严霜之下也依然挺拔,不受侮辱;惨澹天籁,则是形容竹叶在风中发出的凄清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天籁之音,令人沉醉。槎牙,形容竹枝交错的样子,此处用来描绘竹叶随风摇曳的情景,生动而富有韵律感。

“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两句,通过描写西山的神秘莫测和竹子如同支柱般支撑着天空的力量,进一步强化了竹子的坚毅形象。西山古渊,象征着未知与深邃,而竹子则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仿佛能够支撑起整个天空,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势和力量。

最后,“会须截玉化陂龙,拂拭苔光遗剑迹”两句,表达了对竹子未来的美好期待。截玉化陂龙,意味着竹子不仅能在自然界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还能在艺术或文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同龙一般具有深远的影响。拂拭苔光遗剑迹,则暗示了竹子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风采,留下了不朽的痕迹,寓意着竹子的精神永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坚韧不屈、超凡脱俗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寄托。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二中秋后一夕月食寓怀

谁使清光卷。望层空、广寒宫阙,浓阴难遣。

昨夜香风飘桂子,沾湿泪珠还泫。

偏此夕、明蟾封茧。

怪底天公能耐事,纵金蟆、玉斧挥犹浅。

云母障,几时展。素娥独立凭幽显。

任漫漫、银河如墨,断云如扁。

横笛短箫催急鼓,惊起五更邻犬。

看顷刻、绿章除免。

变换总随时与数,料夔龙、也让羲和典。

霄汉上,自裁剪。

(0)

感事

何人不识金银气,千古铜山是祸胎。

舞或能工长在袖,债如可避苦无台。

祇缘腐木虫先附,莫怪闻膻蚁自来。

至此补牢应一悔,始知奴辈利吾财。

(0)

虞美人.贺新婚

春风袅娜春光好。处处闻啼鸟。遥空何处响云璈。

莫是秦宫玉女暖吹箫。中和节过清明近。

细草绿堤润。轻茵一道?香车。

谁道碧桃花放是天涯。

(0)

喜朝天.饯灶

一年心。送君上青霄,浊酒聊斟。

岁聿云暮,有银罂翠管,前梦沈沈。

垂老长逢浩劫,问生涯、梅花笑难禁。

灯一点,厨娘下拜,应断灾祲。

行程止七天路,算曰归除夕,春又骎骎。

为问天上,羲轮一转,可判阳阴。

帝所曾闻极乐,又何事群仙鍊黄金。

玉皇笑,红云护我,躲到而今。

(0)

高山流水.怀冀州赵湘帆衡,是名能古文辞者,自宣统后不相见。用梦窗韵

故人一别五秋风。老馀生、霜鬓如葱。

前世望长安,凉天碣石归鸿。年年是、战血腥红。

西飞燕,身世依然是客,寄迹雕栊。

撰东京杂记,一一梦华浓。霜中。

寒梅作花了,茅屋在、鸭涨牛宫。

天外冀州山,涧石定采蒲茸。画蛾眉、揽镜难工。

唐经事,应仿昌黎素业,闲气天钟。

莽燕云杳杳,消息雁书慵。

(0)

玉蝴蝶.蛮江听雨,拥被无眠,追溯欢尘,怅然赋此

江上低篷,听雪青衫,断泪飘向芦窠。

抱瑟空弹,古怨诉与湘娥。

怎禁他、夜来风雨,才信有客里关河。

拥云螺、五湖归雁,又带愁过。消磨。

旧欢影事,凉筝水阁。倚扇传歌。

门掩黄昏,梨花庭院峭寒多。

酒边词剩吟秋士,灯底梦、曾伴春婆。恨如何。

相思淼淼,一箭横波。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