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空从云补,阶珊趁水过。
问年犹未甚,记旧已无多。
发长慵于剃,鞋穿喜更拖。
朝来风日好,曝背向阳阿。
篱空从云补,阶珊趁水过。
问年犹未甚,记旧已无多。
发长慵于剃,鞋穿喜更拖。
朝来风日好,曝背向阳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居住在宁静环境中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日常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首联“篱空从云补,阶珊趁水过”以自然景象入诗,形象地描绘了僧人住所周围环境的空灵与和谐。篱笆空着,仿佛被飘渺的云朵填补,而台阶上的小石子则随着流水轻轻滑过,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颔联“问年犹未甚,记旧已无多”转而描写僧人的年龄与记忆。他似乎对年龄的变化并不在意,对过去的回忆也渐渐模糊,这反映了僧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颈联“发长慵于剃,鞋穿喜更拖”进一步展现僧人的生活细节。头发长了懒得去修剪,鞋子破了却乐于接受,这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然和内心的平和。
尾联“朝来风日好,曝背向阳阿”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清晨阳光普照、僧人沐浴其中的画面。早晨的风和日丽,让僧人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自然、时间、自我认知的独特理解,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曾共征西幕府来,相逢今日魏王台。
喜情重把论交袂,感泪频添话旧杯。
此别情怀无限恶,他时谈笑尚容陪。
马蹄归趁春风急,应有花先禁苑开。
执政昔曾祖,滞才今令孙。
三迁才大幕,万石已高门。
阮瑀妙草檄,毛公深雅言。
相从宾主乐,淮月共清樽。
虚堂飞阁席频移,肯对茱萸忆赐枝。
诗集元精尤唱绝,歌翻新曲更相宜。
登临晚日曾谁怨,醉倒秋风不自知。
一种孤根输老菊,明年犹得傍东蓠。
蓬莱仙阙地深沉,视草雠书此盍簪。
禁漏传声来阁外,宫云曳影过廊阴。
能诗摩诘淹儒馆,未相微之在翰林。
马跃秋风出阊阖,片时相失遂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