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使清光卷。望层空、广寒宫阙,浓阴难遣。
昨夜香风飘桂子,沾湿泪珠还泫。
偏此夕、明蟾封茧。
怪底天公能耐事,纵金蟆、玉斧挥犹浅。
云母障,几时展。素娥独立凭幽显。
任漫漫、银河如墨,断云如扁。
横笛短箫催急鼓,惊起五更邻犬。
看顷刻、绿章除免。
变换总随时与数,料夔龙、也让羲和典。
霄汉上,自裁剪。
谁使清光卷。望层空、广寒宫阙,浓阴难遣。
昨夜香风飘桂子,沾湿泪珠还泫。
偏此夕、明蟾封茧。
怪底天公能耐事,纵金蟆、玉斧挥犹浅。
云母障,几时展。素娥独立凭幽显。
任漫漫、银河如墨,断云如扁。
横笛短箫催急鼓,惊起五更邻犬。
看顷刻、绿章除免。
变换总随时与数,料夔龙、也让羲和典。
霄汉上,自裁剪。
这首《贺新郎·中秋后一夕月食寓怀》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龚鼎孳的作品,他以月食为题材,借景抒怀。诗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了月食时的景象:清光被遮蔽,广寒宫阙显得暗淡,浓重的阴霾难以驱散,表达了对明月被遮掩的惋惜之情。
“昨夜香风飘桂子,沾湿泪珠还泫”一句,通过桂花的香气和泪水的比喻,寄寓了诗人的情感波动。接下来,诗人感叹天公的无情,即使使用金蛙(传说中的月神)和玉斧(神话中嫦娥的工具)也无法阻止月食的发生,暗示了世事无常。
“云母障,几时展”表达了诗人对月光重现的期待,而“素娥独立凭幽显”则描绘了嫦娥在月食中的孤独形象。月食过程中,诗人借“横笛短箫催急鼓,惊起五更邻犬”的场景,渲染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气氛。
最后,诗人感慨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变换总随时与数”,暗示自己也如同月食一般,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他以“料夔龙、也让羲和典”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以及对自身命运的认同。结尾“霄汉上,自裁剪”则寓意诗人将自我情感融入到这浩渺的宇宙之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食为引,寓言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和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