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岭。
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
暾出岩隐光,月落林馀影。
札纷八桂密,坡陁再城永。
伊予爱丘壑,登高至节景。
迢递睹千室,迤逦观万顷。
即事已如斯,重兹游胜境。
精理既已详,玄言亦兼逞。
方知蕙带人,嚣虚成易屏。
眺瞻情未终,龙镜忽游骋。
非曰乐逸游,意欲识箕颍。
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岭。
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
暾出岩隐光,月落林馀影。
札纷八桂密,坡陁再城永。
伊予爱丘壑,登高至节景。
迢递睹千室,迤逦观万顷。
即事已如斯,重兹游胜境。
精理既已详,玄言亦兼逞。
方知蕙带人,嚣虚成易屏。
眺瞻情未终,龙镜忽游骋。
非曰乐逸游,意欲识箕颍。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山,沿途所见之景,以及在钟山讲学的情境。首句“清宵出望园”开篇点题,夜晚时分,诗人走出园林,开始他的旅程。接着“诘晨届钟岭”描述了日出之际,诗人到达钟山之巅,一轮红日从山后升起,光影交错,一片宁静祥和。
“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两句,以动态与静态对比,表现了讲学活动的庄重与肃穆。日出之时,文学的车轮缓缓转动,笳声响起,宾客们静静地聆听,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的庄严感。
“暾出岩隐光,月落林馀影”描绘了日出前后的景象,太阳初升,岩石上的光辉逐渐显现,而月亮则在树林中留下余晖,光影交织,美不胜收。
“札纷八桂密,坡陁再城永”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钟山的壮丽与深邃,八桂密布,山势蜿蜒,城市在远方延伸,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人类文明的绵延。
“伊予爱丘壑,登高至节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在高处俯瞰景色时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迢递睹千室,迤逦观万顷”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远眺的景象,千户人家散布在广阔的视野中,万顷土地连绵不绝,展现出宏大的自然景观。
“即事已如斯,重兹游胜境”总结了诗人对当前情境的感受,再次强调了这次游览的美妙之处。
“精理既已详,玄言亦兼逞”表明了诗人深入探讨学问,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方知蕙带人,嚣虚成易屏”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认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是心灵得以净化的最佳方式。
“眺瞻情未终,龙镜忽游骋”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地凝视着远方,仿佛进入了某种超脱的境界,如同在龙镜中自由游弋。
“非曰乐逸游,意欲识箕颍”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的真正意图,并非单纯追求游乐,而是希望通过这次旅行,深入了解自然与人文的精髓,达到心灵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
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么么。
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
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
弟子谁依白茅室,卢老独启青铜锁。
巾拂香馀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
悬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
落日初霞闪馀映,倏忽东西无不可。
松风涧水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
徒然咨嗟抚遗迹,至今梦想仍犹佐。
秘诀隐文须内教,晚岁何功使愿果。
更讨衡阳董鍊师,南浮早鼓潇湘柁。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沈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
亲属惜我老,相顾兴叹咨。
而我独微笑,此意何人知。
笑罢仍命酒,掩镜捋白髭。
尔辈且安坐,从容听我词。
生若不足恋,老亦何足悲。
生若苟可恋,老即生多时。
不老即须夭,不夭即须衰。
晚衰胜早夭,此理决不疑。
古人亦有言,浮生七十稀。
我今欠六岁,多幸或庶几。
傥得及此限,何羡荣启期。
当喜不当叹,更倾酒一卮。